2017-02-27 華杉
“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闭f話有教益,舉動有章法,白天能有所作為,晚上能有所心得,時時刻刻都有所存養。學問貴在淺近,眼前的事,手上的事做好,此時此刻把握存養,自然由近及遠。近的不下功夫,老是空想那不著邊際的,有什么進步?
? ? ?【蕭惠問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晝夜,即知死生?!?br>
問晝夜之道。
曰:“知晝則知夜。”
曰:“晝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晝?懵懵而興,蠢蠢而食,行不著,習不察,終日昏昏,只是夢晝。惟‘息有養,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無一息間斷,才是能知晝。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便有甚么死生?”】
蕭惠同學又來了。這回,問死生之道。
這個問題,子路問過孔子。
《論語》: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問如何事奉鬼神,孔子回答說:“不能事奉人,怎么能事奉鬼呢?”
子路沒有得到回答,但心里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呢:“那斗膽再問老師,死,是怎么一回事呢?”孔子又訓他:“生的道理還沒搞清楚,怎么知道死呢?”
孔子不正面回答,兩個原因,一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惫砩袼郎?,搞不清楚,存而不論,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二是學習有次序,若論事奉鬼神是祭祀之事,那是國之大典,禮的核心,孔子最重視的,但子路的學習程度,基本的還沒搞清楚,老想整那高端的,所以敲打他。
蕭惠再問王陽明死生之道的問題。王陽明回答說:“你懂得了晝夜變化的道理,便懂得死生之道了?!?br>
還是不明白,再請問晝夜之道。
再答:“知道白天,自然就知道晚上?!?br>
蕭惠:“白天也有不知道的嗎?”言下之意,白天的事他都知道。
王陽明訓斥說:“你還能知道白天?模模糊糊起床,傻乎乎吃飯,剛開始做時不知其所以然,終日渾渾噩噩,只是在做白日夢!張載說:‘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f話有教益,舉動有章法,白天能有所作為,晚上能有所心得,時時刻刻都有所存養,這心中清醒明白,天理沒有片刻間斷,才算是知道白天!這就是與天相通的德性,就是通達晝夜之道才能領悟的知,除此之外還有什么生和死的道理?”
王陽明有沒有回答死生之道呢?可以說沒回答,他就像孔子回答子路一樣:“未知生,焉知死?”學問貴在淺近,眼前的事,手上的事做好,此時此刻把握存養,自然由近及遠,近的不下功夫,老是空想那不著邊際的,有什么進步?
也可以說他回答了,能下“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的工夫,自然活在當下,夭壽不二,哪管他什么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