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的價值可以從三個維度去進行理解:藝術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藝術即自身價值。藝術創造就是挖掘事物自身的價值,如果我們能挖掘一個事物的自身價值,那么它就會走向藝術。
理解藝術可以從六個方面去進行:模仿、形式、自由、授權、例示、經驗。
藝術是模仿的技術,藝術模仿現實(柏拉圖),藝術模仿可能性和必然性(亞里士多德)。
藝術的真是體驗的真,模仿不等于抄襲,模仿即創造,創造性的模仿才是藝術。
藝術不是模仿了別的好,而是本身就好。藝術創造就是挖掘事物自身的價值。藝術就是創造性的模仿,模仿之上還需加入自由,自由之上還需加入形式。
康德曾說,“我們只應把通過自由而進行的生產,稱之為藝術?!?/p>
黑格爾曾說,"藝術的對象就是自由的具體的心靈生活。"
貝爾(Clive Bell)曾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能激發審美情感的色彩與線條組合。
藝術創造就是賦予形式以新意味,賦予意味以新形式。
是否可以說:藝術就是一種自由創造出來的形式?到底什么才是藝術?不是答案有問題而是問題有問題。
將對對象的追問,轉為對條件的追問。不是追問,什么是藝術,什么不是藝術?而要問:在什么條件下,某物成為了藝術?
若要把某物看作藝術,就得具備某種眼睛所不能看見的東西——一種藝術理論氛圍,一種藝術史的知識:一個藝術世界。
創新不是橫空出世創新都是系統創新復古也可以是創新藝術,在歷史中生成。
授權理論的不徹底,授權(炒作)是否真的能帶來價值?是否存在一勞永逸的授權?如何面對藝術的時間性問題?
沒有一勞永逸的創造,創造都是暫時的。
只表達不具有——抽象符號
只具有不表達——純粹的實物
既具有又表達——藝術
如何事例?把事物變成事件,把事件變成事物。
藝術即經驗,這里的經驗是"一個經驗(an experience),一個經驗的特點是:完整,連續,統一。
比爾茲利曾說,藝術作品是以滿足審美興趣為目的而生產出來的東西。
施萊辛格曾說,一件藝術作品是一件在標準條件下給其感知者提供審美經驗的人工制品。
藝術在某種意義上都是行為藝術在特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給我們帶來審美經驗的契機。
為什么藝術變得重要,因為價值莫大于創造力,而創造不是另辟蹊徑,橫空出世,不是大家都去挖金子,而是要學會把石頭變成金子。
藝術即創造;創造即創造條件;創造條件就是設計;設計就是“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