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匆匆地奔上樓,直接進教室。林立的凳子中,坐著四個孩子,都抱著書在看。
今天教室后門已經打開了,進門有點急,感覺后門口倒了一拖把的。出門驗證,確實,很鮮艷的玫紅色。因為拖把是上周領的,所以顏色有點刺眼。
本想親自動手拿起掛好,轉念一想,今天就當作一次考試吧。
學生陸陸續(xù)續(xù)的來了,我一直面帶微笑站在前門口,靜靜的看著,默默的數著。
擦身而過的孩子共二十,有十二個孩子主動和我打了招呼。叫了一聲“潘老師”,然后匆匆進教室了。其中有一個孩子熱情的補上了三個字:老師好!那是個平時看起來特別老實,完成家庭作業(yè)都有困難的男孩子輝。短短的一個月,我和他還很少有打交道的機會,印象中也就一兩次交集吧。
有幾個孩子剛到樓梯口準備前門進,看到有“門神”,立馬“剎車”調頭后門進了。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我默默的數著,幾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撞擊著我的心房,心里開始翻江倒海。臉上依然淡淡的笑著,偶爾呼應著問候我的孩子。
十三,十四,十五個了,拖把還是靜靜的躺倒門口,而且還遭到了個別孩子的踩踏。
十一個孩子是看見障礙物習慣性的繞道而行,有兩個男孩子直接踩在拖把上進去了,有兩個女孩子發(fā)覺腳底踩著了東西后退回來,看看,心里好希望她們會扶起,然而,一兩秒鐘的注視后,繞道進教室了。
第十六個,那個有點男孩子氣的高高大大的女孩軒軒。她也繞道進去了,心底滿是失望。不知道自己的笑容還能保持多久,不知道心里還可以默念多少個數字。正看著拖把出神,突然“睡著了”的拖把,竟然站起來了。那個看起來有點大大咧咧的軒軒,她在放好書包后,很自然的扶起拖把,很自然的準備掛好拖把。看著她努力掛拖把(因為穿拖把的繩是塑料纖維,有點散了。)的背影,我即將僵硬的表情生動起來。
十六個,加上早晨開門看著拖把倒下也沒有扶起的那個孩子,總共十七個。
沒有特意去追究是誰最早開門的,也沒有故意記下那些視而不見的孩子的名字,只是刻意的把早晨看到的一切敘述給孩子們聽了,聽完第十七個孩子的故事后,孩子們不約而同的鼓掌,向著軒軒坐的位置。
掌聲雷動……
但愿以后同類事情發(fā)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