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閱讀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尹建莉的這本書真的寫的很不錯,作者花了5年的時間來寫這本書。從作者引用的參考文獻就可以看出作者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作者引用了大量經典教育書籍里的觀點,并且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我覺得這是一本力透紙背的書,非常推薦即將成為父母或者已經成為父母的人閱讀。
第一,父母應該保持學習和成長的狀態。
閱讀尹建莉的書,被她深厚的功力深深折服。她閱讀了很多教育類的經典書籍,在書中也引用了這些教育大家的觀點。她也會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馬云的語錄等等。作者本身就是一直學習和進步的。作者專門有一章《完善家長自身》,講的是家長應該如何完善自身。
我們會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學習和成長,而家長卻容易忽視自己的學習和成長。言傳不如身教,當父母在追求成長,孩子自然也會看在眼里。父母應該和孩子一同成長,而不應該只盼著孩子成長,自己卻停滯不前。
第二,細心地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
在書中,作者舉的生活的例子很多都是自己女兒圓圓的成長經歷,說明作者在培養自己女兒的過程中,非常細心,而且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我覺得每個父母都可以細心地觀察自己的孩子,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我現在幾乎不記得7歲以前的童年生活,照片也很少,我覺得非常遺憾。如果父母能夠記錄孩子成長過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禮物。
現在,父母都會給孩子拍照,比如,百日照,周歲照等藝術照,還有日常生活的各種照片。除了照片,我覺得也可以有文字記錄。通過寫日記的形式,記錄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我想這會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第三,對于教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付出越多越好。
對于教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付出越多越好,有時候反而是越放手越好。家長的太多關切有時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這一點我也是非常認同。我也會想到以前學習的古文《種樹郭橐駝傳》,文章中郭橐駝種樹的經驗用于育人也是適用的,作為父母都應該讀一讀這篇文章。
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自由得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保存孩子的天性,切不可揠苗助長,也不可將自身的教育傳遞給孩子。
第四,反自然的往往是有問題的。
“反自然的往往是有問題的”是作者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看到了作者寫的文字,看完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現在育兒類的廣告鋪天蓋地,作為媽媽們真的是左右為難,而且很容易被廣告或者一些偏見左右。我們往往會認為越高科技的就越好。但實際上,有些高科技是違背自然的,人的力量有時候是無法超越自然的力量的,當你做反自然的事情,結果很容易好心辦壞事。我們那么崇尚高科技,以為科技可以帶來更多愛,可實際上科技反而會阻礙愛。就拿手機來說吧,手機給我們帶來很多便捷,可是,我們與父母面對面坐著,卻不交流,反而是拿著手機,沉浸在手機的世界里。情侶面對面坐著,卻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也不交流。手機看似增強了交流的便捷性,卻造成了更大的冷漠。
作者在這一小節里講了胎教,母乳喂養,月嫂,紙尿褲,嬰兒車,幼兒說話這六方面。作者崇尚自然,覺得不應該違法自然的規律,有一些母親常常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阻礙孩子的成長成長,盡管她們不是故意這么做的,或者她們是出于好心,但卻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作者的文字也讓我意識到,如果沒有讀到作者的文字,我也很容易陷入阻礙孩子自然成長的行列里。我還不是一位母親,但是我身邊有一些孩子,我也會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給孩子貼標簽,這個孩子很乖巧,這個孩子很淘氣等。讀完作者的文字,我突然發現自己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應該用對錯來指責孩子,孩子犯的錯誤是因為他們不成熟,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揠苗助長的故事看起來非常荒誕,但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要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要遵守自然的成長規律,而不是人為的干預。
第五,嚴厲教育是危險教育。
“嚴厲教育是危險教育”是作者在書中提出的觀點,作者反對“棍棒底下出孝子”以及“嚴師出高徒”這樣的觀點。覺得教育孩子,應該以鼓勵孩子為主,而不是用懲罰。
讀到作者舉的一些例子,為那些家庭感到惋惜。那些父母明明那么愛孩子,可惜由于方法不對,卻對孩子造成了永久的傷害。孩子那么脆弱,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是不恰當的。當父母的應該心胸開闊一些,不要因為孩子的一些小細節或者錯誤指責孩子。
第六,父母應該時時反省自己。
有時候常常想,做父母的首先應該讓自己成為一位成熟的“人”。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書中講到,其實很多“人”還沒有進化成為“人”,還是處于猴子的階段。我覺得作者的講法非常的形象,事實也是如此。父母自身的一些缺點或者觀念會不自覺地傳導給孩子。作為父母,也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所犯的錯誤。
父母很容易將自身的一些性格或者行為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父母有一些原生家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最好反思一下,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要不然也容易映射到孩子的身上。我自己也是如此,我要去反思一些自己的性格特點,以及對待世界的態度,然后反思自己有哪些必須要改進的方面。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當你沒有孩子,不可以實踐,就算你懂得再多的理論也是白搭。所以,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去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調整姿勢。古典老師常常說,小步快跑,在奔跑中調整姿勢。這個理念也適用于養育孩子。養育孩子也是家長的一次成長機會,與孩子一同成長。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不可能對孩子說一套做一套,教育孩子時用的是積極的方面,而自己的行為卻是消極的,這樣孩子也會不聽家長的教育。
第七,即使成為了媽媽,也應該“做自己”。
即使有了孩子,媽媽也不應該放棄追求自己的人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要記住,孩子生下來了就有自己的人生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我覺得作為父母,不應該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更不應該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這樣,孩子會不堪重負的。
當一個女子從女孩成為女人,再成為媽媽,對其人生來說會是非常大的改變。我個人覺得,女子在成為媽媽之前,應該先找到自己人生的“真北”,至少要意識到要做自己。而不是稀里糊涂就成為了孩子的媽媽。
父母做到了“做自己”,孩子才會更有勇氣去追求“做自己”,如果父母早早放棄了“做自己”,如何去要求孩子“做自己”?我覺得最美的狀態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自己!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工程浩大的實踐,歷時幾千幾萬個日子。我一直相信“人性向善”,當父母自己往好的方面發展,也會引導孩子往好的方面發展。最美的教育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