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夏天,一個瘋瘋癲癲的格格,紅遍了大江南北,她的名字叫小燕子。那部電視劇,叫“還珠格格”。瓊瑤的這部劇,把她的創(chuàng)作人生推向了巔峰,更捧紅了五個俊男靚女——趙薇、林心如、蘇有朋、張杰、范冰冰。
二十世紀末,農(nóng)村城市,大街小巷,到處都播放著“還珠”的主題曲,“化蝶”“當”“不能沒有你”……家家戶戶,貼年畫時,都是他們的海報;對主角人物,人們更是耳熟能詳,小燕子,五阿哥,紫薇,爾康,金鎖,好不夸張地說,這些人物的粉絲們,不分男女,老少皆有,小到三歲孩童,大到八十歲的老頭老太。
“還珠”第一部,播出的那年,是我中考完的暑假。記得,這部劇開播之前,我剛查到中考成績,確定自己能上重點高中,心情大好。那時,看這劇時,我是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的。看著看著,便被劇中裝瘋賣傻的小燕子,溫文爾雅的五阿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紫薇,深情專一的爾康,徹底收割。
后來,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當”音樂伴奏想起的那刻。最不舍的時刻,便是“化蝶”猝不及防地響起的時候。白天劇情在腦海里重復(fù)無數(shù)遍,每個細節(jié),每個人物的表情,一顰一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牽動著我的心。
那場小燕子因五阿哥對彩蓮示好,便策馬揚鞭,五阿哥急忙騎著馬兒去追的戲,每次都看得我怦然心動。劇中的人物,也似我當時的那個年紀。有心上人,卻又不敢承認。為了向別人證明的“清白”,故意做些傷他感情的事。電視劇里,這場誤會之后,他們是一吻定情緣。而現(xiàn)實的我們,那些少女的青春萌動,最后都將塵封記憶中。
遺憾的是,我如此傾心的電視劇,最終,因為得去學校報到而錯失了看大結(jié)局的機會。也許,是沒等到結(jié)局,所以“還珠”在我心里永遠沒有結(jié)束,就像一幕永遠不會落幕的青春之歌。
再后來,看什么劇,都不如這部劇在我心中的地位,哪怕是“還珠”二。
“還珠”二,是第二年暑假播映的。暑假檔期,也是考慮到它的觀眾大部分是學生,暑假不會耽誤大家學習。可是,我們學校高中生暑假也得上課。白天上課,晚上自由活動,不用上晚自習。可我卻住在學生宿舍,沒有電視,看不了。每晚,只能站在宿舍窗前,聽著人家家里傳來“還珠二”的主題曲,腦補著劇情。
每天,走進教室,就聽那些住家的同學,討論著頭天晚上的劇情,真是把我眼饞死了。后來,同學覺得我沒欣賞如此精彩的劇情,太遺憾了。于是,她想了個辦法,帶我去她外婆家住。因為,在那可以躲在一個房間偷偷看劇,不會被發(fā)現(xiàn)。就這樣,我倆偷偷摸摸看完了“還珠”二。
再后來,同學們不只滿足劇中人物形象本身,都對主演者開始好奇起來。比如,趙薇,她是哪里人,什么血型,身高體重,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在此之前還演過什么角色等等。蘇有朋,他是小虎隊成員,乖乖虎,接著就是,與他相關(guān)的任何只字片語,大家都不會放過。我們正式開始,拋開角色,追求明星本人。索性的是,我們都是理智的,追星只停留在買買卡帶,買買貼畫和明星片之類的。不會像現(xiàn)在的一小部分孩子那樣,傾家蕩產(chǎn)都得追。
可以說,“還珠格格”這部劇,伴隨著我走過來高中整整三年,見證了我成長,也陪伴了我成長,更激勵著我成長。是呀,正如動力火車唱得那般:
讓我們紅塵作伴 活的瀟瀟灑灑
策馬奔騰 共享人世繁華
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
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