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一直沒心沒肺的生活著。上面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家庭瑣碎輪不到我操心。爸爸媽媽的身體雖然偶有小毛病,但還算健朗,現在仍可以在自家地里種些小菜,去菜市場販賣以獲得生活收入。
我們家傳統是放養式教育,所以不會對孩子有太多的禁錮和束縛,我就一直野蠻生長的,自然而然的上小學、初中、高中。
高考后填志愿,向爸爸媽媽詢問建議,“你自己想讀什么就讀什么唄!”然而,我自己并沒有一個方向。想出去外省讀書,爸媽沒意見,但十八歲出去讀書的姐姐放心不下,想讓我在本省待著。因為心里沒有既定的目標和方向,不善于做選擇的我聽從了姐姐的建議,在本省省會鄭州念大學。
大學期間家里給出學費,我自己想要向西方的十八歲成年獨立模式學習,自己做兼職掙生活費,當然還有自己到處旅行的花銷。
因著大學期間四處行走的機緣,更想去外省讀書見世面了,研究生就報考了廣州。同學的爸爸媽媽們有些不許他們離家太遠,我就也怕爸爸媽媽舍不得。但他們依舊是那句:“你自己想去哪就去哪唄!”然后我就心無牽掛的去到了溫暖的南方。
一直以來自由生長的我非常同意一種理念:為自己而活。電視劇中總有父母把未完成的目標交由子女完成的事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應該有屬于自己的生命軌跡啊,不應為其他因素所牽絆,而偏離自己心向往之的軌道。但后來漸漸成熟、準備就業的同學會告訴我:“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我得照顧我們家,不能跑太遠。”年輕時可以出去闖蕩啊,釋放過青春的熱情,犯過年輕的錯誤,才能了無遺憾的歸于成熟。“我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但離家太遠,我媽會擔心的。”兒行千里母擔憂,但也不能因為怕孩子受傷而捆綁住他的翅膀,不讓他飛翔啊。囿于現狀,怎能有突破呢?雖說展鴻圖不一定去其他地方,但地方大些,機會也多些嘛;雖然也會有很多人才去競爭,至少可以靠自己的實力拼搏嘛。
迥異的經歷會造就不同的理念,有著自己的堅持,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因為,生活處處都充滿著雙面性。但我還是希望,兼顧家庭的同時,可以有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