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三考生是一種什么感覺呢,我現在就在身臨其境地體驗著。
孩子一回到家,嘴上說著讓休息一會兒,心里巴不得他快點到書桌前去看會書;孩子一熬夜,心里擔心著睡眼不好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可還得安慰自已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這樣拼呢;一開家長會,就懷揣著自責的神情懇請老師多多關照希望給孩子能傾注更多的關愛,作為母親,不是把所有的心思都化在為孩子做點好吃的來加強營養,就是東奔西跑地參加各種高考前的講座,忙著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當孩子的“助推器”……
其實,和許多家有考生的家長一樣,我們無非都在用語言和行為告訴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結果如何,我們做父母的不僅不會責怪你,而且還會貼心貼肺的理解你的。但往往,卻給孩子無形之中施與了最大的壓力。
看看我陪兒子的每一天:早上的半小時、中午的1小時和晚上的3小時,這段時間我基本會和兒子在一起度過,白天其它的時間兒子在學校上課,晚上其它的時間就剩下了睡覺,陪著兒子共同打拼他人生第一個重要關口,一起渡過生命中唯一的獨特的高三。
早上的半小時。每天凌晨六點,我的手機鬧鈴會準時響起,在緩沖10分鐘左右后,會趕緊起身,喚兒子起床。一般要實施三步曲。第一步,輕手輕腳走進兒子的臥室,來到床頭,用手輕輕拍拍他的肩膀,有時會捏捏他的臉,輕聲告訴她,“六點10分啦,該起床了?!蓖鶅鹤訒咭宦暎址硭ィ路鹪谔鹛鸬膲艟持信龅揭粋€不太熟悉的人,打個招呼就擦肩而過。我輕手輕腳退出臥室,回到餐廳,開始搭配早餐,燒上熱水。
這一切都收拾停當了,第二次走進臥室站在門口,這一次聲音要稍微大一些,以期引起她的注意,“該起床了,六點20分了?!眱鹤臃路鹎逍蚜嗽S多,像突然想起那個不太熟悉的人其實還是蠻熟悉的。但他還是會哼一聲,表示知道了,拉起被子的一角蒙在頭上。
每每這時我會在門口等候,眼睛盯著時鐘。不知有多少次,實在不忍心這樣一遍又一遍地叫醒她,真想讓他舒舒服服地、無牽無掛地、美美地睡上一覺,按社會時上時髦的說法是,睡到自然醒。可現在不行,現在還不是睡到自然醒的時候,高考的腳步越來越緊,掛歷上倒計時的紅筆無情地劃掉了一個又一個日子。如果說小時候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那么,現在就是她們人生中第一個實實在在的沖刺。沖刺就是不顧一切,沖刺就是舍生忘死,沖刺就是悉尼奧運會上劉翔的精神和狀態。
于是,我會第三次走進房間,音量高且堅定,“六點半了,再不起來就來不及了?!眱鹤颖仨毱唿c離開家門,爸爸會開車送他到學校,七點二十開始早自習。然后他爸爸再到單位,這樣才能保證7點四十上班不遲到。幾乎與我的呼喚同步,兒子會用很大的氣力掙扎似地爬起身,睡眼腥松地下床,機械呆板地穿衣,洗漱,然后在我的催促聲中吃飯、出門……。兒子出門時間一句“拜拜”結束了早上我與他相
中午12點半孩子到家一進門,桌子上就會擺好可口的飯菜等著他,兒子只需要洗完手就可直接坐下開吃。當然,這吃飯的20爭分鐘左右,兒子有時邊吃邊用手機查資料,玩會游戲,有時候會在我的抗議下和我們聊兩句,有時候也會沒有胃口地扒拉幾口就會不說了,這時候我的心情會非常沮喪。真擔心下午孩子的精神狀態。最開心的是有時候孩子吃得多,還會興高彩烈的主動說起學校的趣事。當然,一吃完,就得趕緊地催著去他睡午覺,等一點四十準時叫起。而中午的賴床時間會很短,我會加快頻率的喊他,保證一點五十分出門,自已坐公交車去學校,否則會遲到。
晚上兒子8點30分至40分會進家門,原先他會先玩半小時的游戲再去看書,自從上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后,還蠻自覺,回來休息10分鐘左右,喝點水,做完俯臥撐后就自覺的去寫作業了。期間,我只提醒他出來喝次水,權當休息下眼睛,中間我有時會給他送一次水果,剩下的就沒有交流了,兒子基本在12點多就會結束,等洗漱后就會在12點30分到零點之間進入夢鄉。
其實,回想著每天這四個半小時的陪伴,我與兒子能說話的時間最多就10分鐘,而在這10分鐘的說話時間里面,我真的與孩子交流了多少?想想好可怕。這交流里就是叫孩子吃飯、睡覺、起床這些枯燥乏味的字眼,就這樣日復一日 ,一天天臨近高考,我真的做好了助推器嗎?
我想我應該換一種方式:也許,我可以用這10分鐘告訴孩子一則新聞,也許,我可以用這10分鐘告訴他一天的趣事,也許,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