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懸疑推理小說都以它獨特的魅力征服著暢銷榜。
而我也是從學生時代的福爾摩斯,讀到斯蒂芬·金,再到東野圭吾的一員。
雖然《嫌疑人X的獻身》是東野圭吾獲獎無數的作品,但老實說,這一部并不是我讀過的他的作品中最喜歡的一部。
單純從這本書出發,我沒那么喜歡它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其一,《嫌疑人X的獻身》是單線索,全文的主線其實就是女子殺了她的前夫,而深愛女子的男子為了幫女子掩蓋罪行,不惜自己真的犯下罪過。讓這部作品身顯戲劇性的地方在于,這個男子是個隱藏在普通高中教書的數學天才。矛盾沖突才就此引發。
但比起單一線索,我更喜歡東野圭吾作品里的多線索故事,像《白夜行》,《幻夜》抑或是這兩年很火的《解憂雜貨店》,它們中的故事多而雜,但又環環相扣,互為因果,足見作者的用心至極,以及嚴縝的思維,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歡他的地方。
其二,《嫌疑人X的獻身》終究寫的是善,包括《解憂雜貨店》也是一樣,這也是為什么我沒有那么喜歡這類作品的原因,因為比起善,我覺得東野圭吾筆下的惡更有魅力。
根據原著改編的中國版電影最近上映了。基于上述種種,我對電影本沒有什么期待。但是四月初始,我的朋友圈開始被這部電影刷屏。于是按耐不住好奇的心情,還是把這部電影給看了,而電影也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
1.打散原著框架,重新排列
首先,我很喜歡在電影的前半段,導演先是以警察的視角,闡述了傅堅被殺,然后開始排查他的前妻陳婧,在調查陳婧鄰居石泓的時候,一步步揭開石泓幫助陳婧掩蓋事實的真相。
其實原著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記述的,先是說靖子(陳婧)殺了前夫,石神(石泓)聽到聲音,因此過來幫她們處理尸體。
我看到過有人評論說,不喜歡類似這種不忠于原著的處理,至少在這點上可以看出,導演是認真思考過的。他沒有拘泥于原著,而是把原著的結構打散,部分保留,部分重新組合,至少我認為是非常受用的。
2.演員的演技全部在線
王凱自不必說,雖然已不是鮮肉的年紀,但是近幾年的幾部制作精良的大熱劇都可以看出,他是新進的既有顏又有實力的男演員。
而我自從看了《麻雀》也是被張魯一飾演的國民黨軍官畢忠良深深圈粉,盡管這部戲的男演員從男一到男十都有超平均水準,但畢忠良無遺是最深得我心的。
雖然我原想小說里的石神該是個其貌不揚,個子不高,可能還有點中年禿頂的男人。但張魯一高大的有點駝背,除了做數學外平日里目光無主,抬頭可見的白發還是讓我覺得很喜歡這個人設。
無論其他人的評價如何,至少我眼里無論是王凱,張魯一,還是林心如的演技都恰到好處,不過,不及。
就連飾演警官羅淼的葉祖新也褪去了《步步驚心》里十阿哥的稚嫩,連中年警探的小肚子也出來了,手臂也是粗壯有力,看上去沉著能干,非常符合情境。 ?
3.我喜歡影片中一些細節的刻畫
包括唐川和石泓相約爬山的時候,他們坐在溪水邊聊天,一片葉子被流水沖進石頭漩渦里,怎么轉也轉不出來。
還有就是影片雖然將日本的故事搬過來中國發生,但并沒有讓人覺得有不適的感覺。
而且這部電影很多是在我生活很多年的家鄉哈爾濱拍攝的,雖然看電影的時候,確實有很多場景都十分熟悉。
但導演并沒有刻意去拍哈爾濱的標志建筑,而是選取了一些非常符合故事的舊樓,街道,大橋,讓人覺得敘述很自然。
所以也可以說他賦予了我深愛的土地一個新的故事,這點我很感激他。
4.我最喜歡的處理是影片結尾
這反而是原著沒有的,原著里,石神(石泓)知道靖子(陳婧)自首,內心崩潰整個人瓦解,這個故事就戛然而止,就結束了。
但是影片里給了唐川一個思考的過程,他在法院的電梯口遇到了石泓,好像對發生的一切反而已經釋然的石泓問他:"這問題難解嗎?"
他說:"難,太難了。"
其實我覺得,這里是唐川對于理性和情感的認知和拷問,他本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理性,標準,規則這些每天圍繞他的東西,在一份連自己的靈魂都可以舍棄的偉大的感情面前是不是可以被寬松,被諒解?
不,不可以。
電影的最后,唐川回答完石泓的問題,轉身離開,推開法院的大門,一大束很強的白光照射進來。他大步走了出去,永遠朝向光明。
這或許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中該有的思考,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很多時候,
白與黑之間的界限其實很模糊,
真的很難說的清。
但是無論這個世界如何變化,
唐川永遠是站在白的那一面,
堅持在正義的一方。
我希望,
你我也是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