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語寫作系列文,大都是由椰島曉露出圖,然后看圖作文完成作業(yè),也可以自己提供圖片去寫。
上面這張照片是小霞拍的,友友們看一眼就會明白,這不是在摘桑葚嗎?是滴是滴,照片上是阿鳳邊吃邊摘的鏡頭,多么愜意。
讓我們隨著這張圖片,講一講那天她們一起摘桑葚的故事。
初夏的氣溫某天也灼熱,陽光明晃晃,氣溫?zé)狎v騰,人們奇怪怎么會這么熱?地球變暖了?又要進入新高度?阿鳳和鄧姐、小霞約定,下班后趁著夕陽西下涼快些,一起去一家農(nóng)場的桑椹林采摘。
五點半已是下班時間,看看太陽,還有很高,離西山還有一段距離,三人商量,出發(fā)吧,天黑可看不見桑椹了。
農(nóng)場距市區(qū)約10公里,不遠(yuǎn)也不近,如果開車去,20分鐘左右就能到。
小霞看著阿鳳穿著一身真絲套裝、皮鞋,建議阿鳳回家換上休閑衣褲、旅游鞋。阿鳳贊成地點頭稱是:“還是你想得周到。”回家?guī)追昼姄Q好裝備,還拿了幾個塑料袋子,以備盛裝桑椹。
近幾年,每到這個季節(jié),她們仨都會相約去采摘,走進大自然,踏進農(nóng)場,與果林親密接觸,可采可摘可吃可拿,那叫一個痛快。
今年采摘桑椹的季節(jié)到了,阿鳳因工作忙,竟忘記了這檔事,還是小霞提醒;又恰遇前一天晚上突發(fā)的狂風(fēng)大作,兼有中雨,可幸的是下雨時間較短,淋濕路面又不致泥濘。雨后第二天又陽光明媚,天公太作美,簡直就是為她們采摘準(zhǔn)備的好日子。阿鳳上班的那天下午恰好沒有特殊事情,可以正點下班走出單位。
按照導(dǎo)航路線,開車迎著漸漸西去的太陽,經(jīng)過兩個美麗的小村莊,再下坡經(jīng)過白馬河,爬至坡上,向東走50米,導(dǎo)航語音告知到達目的地。
土路的北側(cè)有一處柵欄,事先約好的一位果農(nóng)在等她們,打開柵欄門,引領(lǐng)她們進去,指揮車輛停靠的位置,將車停好后,老農(nóng)手指一片綠林說,那一片就是桑椹林,你們?nèi)グ伞?/p>
阿鳳三人從停車位置走向桑葚林,小土路的左側(cè)是一處蔬菜園,種有菠菜、油麥和小蔥、西紅柿等,向右一拐,腳下的路有些不平,沒幾步就進了桑葚林。
這片桑椹林已有幾年,粗粗的桑葚樹較多,枝蔓向上向四周延伸很遠(yuǎn),看桑椹樹成行成列,但那些枝條把空隙占滿,已沒有穿行的空曠空間,根據(jù)樹頂上果實的密度,推測今年的桑椹產(chǎn)量不錯,但低矮處的桑椹已寥寥無幾,即便有數(shù)幾個,當(dāng)阿鳳她們摘下它們,肉黑肉黑的捏在手里,非常高興。塞一個放嘴里品嘗,不禁贊嘆:“肉嘟嘟,甜滋滋,太好吃了。”吃不了幾個,看看隊友,牙齒牙床黑滋滋,手指也變了顏色,這時阿鳳才想起,忘帶來一次性手套了。
想啥來啥,恰好遇見早來采摘的兩位陌生女子,她們已經(jīng)采摘了許多桑椹,熱情地問阿鳳她們:“你們剛來?太晚了吧?”
“趁著涼快來摘。”
“一會兒天就黑了,很快的。”
“也沒想采摘多少,就是來這里玩一玩。”
阿鳳看著人家裝備齊全,雙手戴著手套,身上穿著罩衣,頭上還戴著帽子,“你們才是專業(yè)的采摘呢。”阿鳳贊嘆她們道,“看我們,竟忘記了戴手套。”其中一位女子說:“我們馬上就要回去了,我把我的一只手套給你留下吧。”謝天謝地,這么熱情貼心。
倆女子的采摘經(jīng)驗就是豐富,抓住一棵樹開始用力搖,確實能把樹頂上的桑椹搖落不少,和頭一天下雨澆落的桑椹混在一起。
阿鳳問她們:“你們怎么知道哪些是剛落下來的呢?”
其中一位女子說:“這還不簡單,看那個桑椹的把兒,很綠的肯定是剛搖下來的,較綠的是昨天掉落的,發(fā)黃的是前些日子的。”哦,太有經(jīng)驗了。看著一地的桑葚,阿鳳竟有些不敢下腳走路,她也學(xué)著她們的樣子,只管蹲下?lián)斓厣系模辉倏桃馊フ覙渖系纳i?/p>
不一會兒,阿鳳她們撿了許多,已經(jīng)收獲了大半袋子果實。
向前慢悠悠地走著,一處小土堆矗立在眼前,阿鳳一屁股坐在土坡上,喊一聲:“老百姓咱今個真高興,真高興,休息會兒!”坐了一會兒,她向右側(cè)扭頭看一眼藍(lán)天,恰好望見頭頂上有個大樹枝伸過來,幾粒黑黑的桑葚長在枝頭,太給力?太魔法了吧?送到了嘴邊。阿鳳站起身,抓住樹枝,認(rèn)真地采摘起來,邊摘邊吃,邊吃邊夸。小霞瞥見這一幕,喊一句:“看這里,姐姐。”用手機拍下幾張照片。
就是這一張,好自然,好生動。
采摘的桑椹按每斤20元收費,因經(jīng)熟人介紹,老農(nóng)說象征性地收一點好了,阿鳳她們不同意,不但全部結(jié)賬,還給老農(nóng)留了一袋小米,因為她們知道:老農(nóng)們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