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說的話雖然很對,但總是讓人覺得哪里不對勁。”
“我明明努力做了,為什么總是不行?”
“我讓你做的,和你的提案完全不一樣,真是不知道為什么,太讓我意外了。”
這些話,你是否是經常聽到呢?是否有時候認為這就是“無法解決的事情”。但真的是無法解決嗎?大島祥譽說,不是沒有辦法解決,而是你根本就沒有表達清楚,不具備邏輯思考能力。
一、什么是真正的邏輯思考?
作者說,真正的邏輯思考,是養成邏輯思考的習慣,有意識地進行批判性思維,提高“直覺”的正確性,進行邏輯證明。換句說,做到邏輯思考需要具有通過深刻洞察一件事,然后得出自己想法的批判性思考,以及能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表達的邏輯性展開能力。
這個公式也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即:
步驟
第一步:親自確認前提條件——批判性思考
第二步:深入查證——邏輯性思考
第三步:持有屬于自己的意見——邏輯思考
二、如何培養批判性思考?
Step 1
我們先從第一步開始,即親自確認前提條件,培養批判性思考。
1、 確認前提時,需要關注三方面
01?脫離“想當然”
有一本書,書名是《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這個書名就可以用來說明“不要用主觀意見來判斷整件事情”,脫離“想當然”的狀態。
比如,當你希望你的同事幫你傳遞一下報告文件時,最好不要說“就是你手邊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是紙張?筆?文件?還是啥?說話要說清楚,要具體到東西的名稱。
02?區分關聯關系和因果關系
確認前提的時候,容易出現把原本沒有太大關系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因此為了發現真正的前提假設,我們需要學會區分關聯關系和因果關系。
關聯關系,就是在結果上相關,但并非是直接的原因和結果。比如在貧困地區,人越窮,越缺乏教育,這兩者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一定存在第三方因素。
因果關系,結果相關,且有合理和直接的原因和結果關系。比如在貧困地區,可能因為大部分窮人沒有接受教育,他們的下一代在這種環境下生長,也沒有想要接受教育的意識,所以也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
03?區分事實和觀點
在我看來,這一點在獨立思考時,非常重要。由于不能區分事實與他人觀點,人們就會被他人牽著走,這就會出現“這個觀點對的,另一個相反觀點似乎也是對的”的情景,這就是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的一個特點。在后續會單獨用一篇文章總結一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以此幫助我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比如:
這里有一顆樹。→事實
這里有一個雄偉、美麗的樹。→觀點
2、批判性思考的三個基本方法
01?明確目的是什么
圍繞目標思考,才能找到思考問題的方向。在《洞見遠勝創意》書中就提到過一個如何找到洞見的方法,就是“移動指針”(指針代表想要實現的目標結果)。因此,從目標結果方向開始思考,找到真正的前提。
02?明確思維模式框架
思考問題時,你是否經常喜歡從自己過去的經驗、個人信念或者常識等思維定勢角度來思考問題呢?在進行批評性思考時,知道“我為什么會產生這樣思考”對于尋找真正前提非常有必要。
03?持續提問
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前提呢?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提問自己“so what?然后又如何?Why so?為什么會這樣?”,以此避免陷入思維定勢中。
比如,最近自己的工作進展完成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設目標。→So what?是什么阻礙自己沒有實現預設目標?
產品的價格如果再稍微降低一些,我們就可以賣出更多產品。→Why so?具體來說,到底要降價多少才能賣出去更多呢?又能多賣出去多少呢?
三、如何培養邏輯性思考?
邏輯思考能讓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能讓你想說的話更有說服力。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大島祥譽
Step 2
在找到真正前提之后,就是第二步深入查證階段。通過邏輯性思考,驗證證據有效性,再向他人表達出你自己的想要說的內容。
構建金字塔結構
作者說,在講話時,需要具有四個要素,即主題→結論→證據→行動。
運用金字塔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表達。在這一塊內容,作者并沒有深入的講解金字塔結構的運用,若大家對此感興趣,可以閱讀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部非常不錯的結構化思維書籍,后續也可能會拆解這本書,進行深入學習。當然,若你會使用金字塔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分享一下,一起學習。
是我們怎么能夠知道所得到的是有效證據呢?
01?怎么驗證證據有效性?
在運用金字塔結構之前,我們可以通過三個角度對證據展開思考,確定證據合理、有效:
1、廣度——邏輯上是否存在漏洞?
確認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是否有重復和遺漏,確定證據范圍夠廣,而不是只包含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2、深度——邏輯上是否挖得夠深?是否是根本原因?
對作為論題的主題,結論的關鍵信息和證據的事實信息分別進行深入思考,挖掘出“so what?”
3、跳躍——邏輯上是否存在思維跳躍?是否講得通?
通過深度思考,反復進行“so what?和why so?”找到看似邏輯無誤,實則存在邏輯跳躍的證據。
02?如何形成結論?
盡管知道了這些證據,不知道怎么開始,怎么辦?
作者說,嘗試用演繹法和歸納法開始。
演繹法:
例子: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會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歸納法:
例子:
事實①-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事實②-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事實③-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結論-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03?如何畫一個金字塔結構?
通過上面兩個思考,我們解決了“證據有效性”“形成結論”的問題,現在就是怎么構建一個金字塔結構。在本書中,用四個步驟就可以構建一個金字塔結構。
Step 1:決定議題
議題,是關于什么內容的思考。
Step 2:考慮邏輯框架
在思考時,需要做到MECE原則,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比如,在一家公司決定“是否進入一個新行業”時,可以運用經典的戰略框架輔助思考,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這些模型滿足了MECE原則。但是,如果沒有模型呢?怎么辦呢?對于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如何運用MECE原則,在后續可能會寫一篇如何運用MECE原則的文章進行深入學習。若你對此有解決方式,很高興你和大家分享一下。
Step 3:明確思考
不斷追問so what,進行深入思考,用信息把意義表示出來。
Step 4:明確證據
持續追問why so,確認信息的證據效力。
04?所畫的金字塔是對的嗎?
所呈現的金字塔結構真的是完全正確的嗎?
在完成金字塔結構后,可以通過檢查三個檢查點,確定金字塔結構是否有效。
1、結論是否回答了該議題?
2、橫向是否呈MECE關系?
3、縱向是否呈現so what?why so?
總結
在本文中,暫時介紹了形成邏輯思考的前兩個步驟——批判性思考和邏輯性思考。首先,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邏輯思考”,解除了對邏輯思考的疑惑,并提出了提升邏輯思考能力的三個步驟。其次,講解了第一步如何習得批判性思考,通過關注三個方面注意自己思考過程,和三個基礎方法深入思考問題。然后,第二步如何練就邏輯性思考,通過金字塔結構的方式,讓我們的表達更為清楚。最后,第三步如何提出屬于自己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在集體中脫穎而出,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介紹幾種思考方式,幫助你思考出好點子。
希望本文能夠為你提供一些幫助,使你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