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身體頗不平靜,為的就是那些大的事情——有些朋友說我這段日子賦閑就開始寫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實在是冤枉,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其實很多事物是要比我寫的東西要低級趣味得多的。
其實早在柳州的一座公園內,十幾年前就修筑好了一所有名的雅舍,門外一副對聯,上聯是“男女有別,來此尋方便須看清去向”,下聯是“大小均可,入內得輕松請注意衛生”,橫批叫“輕松山房”。一間廁所,描述得如此文縐縐,我看就雅得很。
中國人就喜歡忌諱這個忌諱那個,卻偏偏不忌諱在我們勞動群眾吃飯的時間播放婦炎潔、腳氣和痔瘡的廣告。外國人就很實在,既然臟話可以有歷史,廁所為什么就不可以研究研究?于是我又很幸運的發現了一本描述浴池和廁所歷史的書,叫《清潔與高雅:浴池和水廁趣史》。
說到廁所的歷史,是可以追溯到蠻久以前的。早在幾千年前,在還沒有找到一個可靠的方法把水運到定居點的時候,祖先們是依水而居的,漸漸的他們發現并總結出來,飲水和洗澡的地方最好是在上游,方便的地方應該在下游,這樣至少從味道上會好一些,從而開始了最初級的衛生設施規劃。
但廁所,是從宏觀上說的,微觀上的且實際發揮作用的,則是里面的重要設置,比如馬桶。
說來慚愧,2004年8月以前我是沒有使用過馬桶的,廣西的老百姓做大事都喜歡在平面式的便池上用蹲的,而用馬桶則變成了當年有錢人趕時尚的一個工具——實際上他們也不怎么用,有錢人的房子一般是雙廁,有馬桶的那個廁所都用來洗澡和洗衣服,而另一間蹲式的小屋才是主打。
雖說第一個能夠沖水的馬桶是英國的一個貴族發明的,但馬桶的雛形還是誕生于中國。之前無非就是一個盛器,老百姓是不需要的,沒有城市化的地方,去自家田地里面蹲一下,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達官貴人們需要,但是最終的命名還是要感謝西漢的大將李廣,這位動不動就射老虎玩的猛將為了表示對虎這種所謂猛獸的蔑視,就給盛器弄了一個名字叫“虎子”,還要做成虎的形狀,每天都要親力親為的去蹂躪一下。后來唐太宗李世民有個叔叔叫李虎,為了避諱,把“虎子”改稱“馬子”。港片里面曾經都把泡妞成為“吊馬子”,如此看來其實還是蠻惡心和色情的。好在久而久之,“馬子”就演變成“馬桶”了。而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面,乾隆說的所謂“貢桶”,則自然是所屬皇家的專用名詞。
所謂人有三急,雖然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那些大的和小的事情,是不得不在建筑里加以考慮的。住過不少的地方,對于住所的選擇,很多不好的條件我都能將就,唯獨廁所不能將就,因此特別不喜歡一些使用馬桶的住所,對于略微有些潔癖的我來說,有些東西還是不喜歡親密接觸,距離就是美。有時候是在沒有辦法,就只能很痛苦的將就一下,自己租的房子還好,要是公用的馬桶,還得左擦右擦,要是條件允許體積合適還真愿意踩在上面完事,實在是影響心情。
但是用戶的需求很多都是合理的。在廣州的中信廣場,老土的我就享用過一次有生以來最周到的馬桶。整個廁所的空間環境優美潔凈自然不必說,馬桶還附帶了可以自動更換墊圈的功能,用罷以后摁一個小按鈕,原先的塑料膜墊圈就會轉動,新的干凈的塑料膜墊圈會自動地轉出來,以便下一個人使用。還聽說日本的很多馬桶都還有一個自動洗PP的功能,內裝一個小噴水口,完事之后會自動噴出水來射向關鍵部位,讓你舒心不已。而這種馬桶前幾年在中國的電視廣告上也見過,但是一直沒有目睹過實物,料想這種特殊的功能,很多國人都還不習慣消受吧。
自然也有很多關于一些廁所和馬桶的八卦故事。據說有位領導人出國考察,某日在一家酒店廁所方便,許久不出,驚出保安們一身冷汗,闖入一看,發覺領導正蹲在馬桶前仔細觀察,端詳了很久,才若有所思地對眾人說道:“這外國的東西就是先進啊,回去要好好讓我們的生產商學習學習!”
而就我的一個很特別的觀點看,要識別一個人,不光是考察他叫什么朋友,看什么書,是什么飯,也要考察他去廁所以后的一舉一動,從廁所內的言談舉止或許能發現這個人最真實的一面。所以下次我邀請某位男士一道起身“更衣”的時候,那他就要小心了,因為我是在考驗他。
說到最后,為了排除大家對廁所尤其是馬桶的成見,引用好友Maple的女友一句很經典的話:“一把兩個月沒換的牙刷其細菌的數量跟一個馬桶的細菌數量是相當的”。
祝您刷牙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