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別人和你觀點相反的時候,你會習慣性的反駁,試圖說服對方嗎?
或者說,你根本沒有經過什么思考,就習慣性的接受了對方的觀點?
如果你回答:是。
那么,你或許有必要看看這篇文章。
前幾天我去做了一天的書店店員,嘗試著去賣書。來買書的顧客各式各樣,有的非常痛快,選了幾本就直接買走了,還有一些晃來晃去糾結不已。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20幾歲的青年,他來到書店里隨手翻了幾本,然后以一種非常不屑、非常懷疑的口吻問:
你們這些實體店里的書真的能夠賣出去嗎?現在還有多少人會來實體店買書呀?大家都去網上買!你們這些遲早是會被淘汰的!
我聽了自然是非常生氣。誠然,他說的也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體店買書和網購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真正的愛書之人在買書的過程中會獲得一種別樣的愉悅感。多花十幾二十來塊錢買回一種愉悅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一件值得的事啊!
我當時沒忍住,于是就開始和他進行了對話。說是對話,但可能說“互懟”更加確切一些, 或者說是“辯論”(但我應該也沒有懟的特別過分……吧? 忘了……).
最后的結果當然就是不歡而散。
之后書店的老板默默走了過來,他這樣告訴我:
二三十歲年紀的人,他們已經有了成型的三觀,對待萬事萬物都是建立在固有的三觀之上再去評判對與錯的,他們喜歡侃侃而談,喜歡不斷的去表達他們自己的觀點。那么這個時候,作為一個銷售人員,你并不需要完全順著對方的觀點講下去,只需要靜靜的聽顧客把話講完,在最后的時候,點頭說一個“好”,表示我在認真的聽你講話,我也贊同你的觀點,這樣就足夠了。滿足對方的那一種“想要被尊重的欲望”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包括以后走上職場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有一些老板、顧客會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觀點,會有很“奇葩”的任務需要你們去完成,這個時候也千萬別被洗腦了。
他們的想法僅僅是他們自己的,有時候你聽過就可以了,是非對錯需要自己去判斷。某一些正確的道理只適用于特定的時刻、特定的場合,適用于“TA”,但卻不一定適合你。
書店老板最后說:
我現在在說的這一些話,你也隨便聽一聽就好,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那么就接受;沒有道理就不用去理睬。
記住:不要輕易的被任何人洗腦。
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三觀。在二十幾歲三觀成型了之后,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會建立在已有的價值觀之上,他們只會從固有的想法出發,去評判各種事物,不再愿意接受和自己的三觀不相吻合的聲音,不再愿意去改變,去嘗試新的事物了。
所以,真正成熟的人根本就不用去與任何人爭執,因為根本沒有必要在意對方究竟是怎么想的,你們只是擦肩而過的路人罷了。
再退一步而言,你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那之后又能怎么樣呢?你不會因此有什么額外的收獲,最多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滿足感罷了。
當然這對于親密的朋友、家人而言,顯然是不太合適的,因為你們彼此在意,所以,你有必要、也有立場去向對方講述你認為真正正確的觀點和處事方法。
但無奈的是有時候,對方不一定能聽進去你的肺腑之言。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那些人,比如你的爺爺、外公之類的。
他們習慣了一家之主地位,習慣了權威性的發言,而現在卻漸漸的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跟不上新的形勢了。
但他們并不愿意承認這一事實,所以作為晚輩,無奈的同時,也就只能用一些較為委婉的方式去表達我們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