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31寫于南京
? ? ?早在5月初就已經訂好了去北京的車票和酒店,但5月份一直在外出差,爸爸還擔心端午節假期無法如期去北京,就提議取消,但我還是堅定地要去北京,因為我向姑娘承諾過了,而且在希望她按照我期望要求做事時就會用去北京作為砝碼,她也特別期待,想去看看夢想中的北京大學,我也不愿看到姑娘失望的樣子,更不希望她認為媽媽不守信用,因為我經常會告訴她做事要守信用,守信用別人才會相信你,別人才會愿意和你合作。
? ? ? 去北京前一天,姑娘非常積極地準備要帶的衣服、看的書、物品,安排我和她背的包及分別裝的東西,雖然準備得有點不切實際,但看到了姑娘內心隱藏的那份激動和興奮。
? ? ? ?在北京游玩期間,一個“倔強”、“叛逆”的孩子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可愛、積極的孩子。在不經意間給我和爸爸帶來很多驚奇和出乎意料的震驚,我和爸爸都看到了姑娘巨大的變化,我的心態也變得非常的平和,爸爸也沒有了以前的呵斥。在去北京前我也給自己一個約定,不批評孩子,給孩子正面的鼓勵,和孩子約定一些行為并得到她的認同。
? ? ? 在短短的3天時間,有太多讓我感動、震驚的瞬間。
? ?1、火車上,在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姑娘已經開始坐不住了,雖然沒有明顯的情緒煩躁,但我知道她已經不耐煩了,座位上動來動去。我和她做了一個游戲,在剩下的時間里如果能安靜地坐下,會滿足一個小小愿望,并不斷給她正面暗示:我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你可以安靜地坐下來,當然這個過程中安排了畫畫、看書和吃東西。竟然比較安靜地坐了1個多小時,她自己也感覺比較自豪。----我想讓她知道,安靜地坐下來她是可以做到的,安靜下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時間會過的很快
? ? ?2、去哪玩。到北京后,和姑娘商量游玩路線,遭到了抵觸,因為她就要去博物館,其他都不愿意去,經過我和她的不斷溝通商量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她并沒有表現出大喊大叫并極力排斥的場景(之前出現過這樣的場景,都是以批評或我無奈妥協了結)。在溝通過程中,我先認同了她的感受和想法,并告訴她第二天肯定去博物館,定的游玩路線計劃的原由,發現很快就得到了姑娘的認同,而且開心地自己玩去了。
? ? ? 3、去哪里吃飯。來北京的第二天晚上遇到了吃飯的“難題”,7:30才出門,在網上匆忙找了一家,可是走錯了地方,那時已經8:00了,姑娘還是非常積極、樂觀地跟在后面找,并沒有看到吃的就要(之前可能就不耐煩了,看到任何一家飯店或商品就會嚷嚷著要買),8:30才找到吃飯的地兒,姑娘好像非常滿足的樣子,其實就一家回轉小火鍋。
? ? ? 4、吃飯中。在一家自助餐飯店就餐,姑娘全程一個人拿吃的,但是她的拿的東西都三份,并請爸爸、媽媽各分一份。當姑娘突然又去拿時,很久沒有回到座位上,我就去找她,但我看到時很吃驚,她在“指揮”店里的服務員切下一大塊生日蛋糕,并將蛋糕分成3份,當端到座位上時,告訴爸爸、媽媽分別吃哪一塊,而且非常熱情地分給爸爸、媽媽,頓時感覺非常感動。原來把姑娘的熱情都忽略了,對她的體貼會感覺有點反感(因為特別熱情)
? ? ? ?5、買禮物之一。在逛王府井時,兩邊又琳瑯滿目的禮品店,姑娘走進一家店,在貨架旁精心挑選手環,已經挑了3個,我提醒她不需要那么多吧,但姑娘執意繼續挑,我就沒太在意,后來店員講買5個送1個,她一口氣挑了6個,我也就隨她付錢買了。買完走在路上,姑娘突然講:媽媽,我是不是要畢業了,是不是要送老師個禮物呀。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姑娘這么仔細認真挑選禮物的用意,很慶幸沒有阻止買那么多手環。
? ? ? ? ?6、買禮物之二。在接下來的游玩中,姑娘一直希望給自己買個手環、給奶奶買個項鏈。爸爸提議最后一天下午帶她到專業市場去買,一路來雖然發現了很多禮品店但她都只是看看,終于等到逛市場了,到市場后我們傻眼了,這個市場是賣毛筆、宣紙的,姑娘難免有些失落,但沒有任何哭鬧的意思。我和爸爸就考慮繼續回到原來的禮品店買,但打的輾轉還是沒到,時間不多就提議到火車站買,火車站根本沒有。在找、發現沒有這個過程中,雖然時間很趕、天氣非常熱,但姑娘非常積極、樂觀,沒有任何抱怨,在短暫停息時還給媽媽發了一段消息:“媽媽,你出差過得好不好”。這些表現我根本沒有預料到。
? ? ?給孩子多一點尊重、理解,孩子給你十分理解。在游玩的路上,姑娘突然告訴我:媽媽,我愛你。我想她應該感受到媽媽給予的尊重和理解。
后記
? ? ? 在出差的一個月中,姑娘出現了各種情況,在幼兒園表現極其差、因為學習和爸爸的關系緊張,最后出現了厭學,不愿意再上幼兒園了。但出現這些情況,我倒沒有緊張、焦慮、愛面子,在出差的一個月內,我在大V店聽了將近 10節課,包括周穎老師的猶太教育系列課、翁老師的家庭育兒系列課、孫路弘老師的數學養育孩子系列課,還有如何說孩子才肯做等系列課。我逐漸意識到之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失誤,意識到媽媽的格局影響著孩子的前途,體會特別深的一句話:媽媽是孩子的保護者、教育者和陪伴者。在姑娘厭學的這幾天,我每天早上打電話和她聊天,讓她感受到媽媽的支持、理解,最終姑娘都選擇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