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儂為伊始,登高順陽
又到了一年的端午節(jié),路人行人如織,車水馬龍。街上各色花草售賣,其中最不可忽視的那一個個包成棱角的粽子與那粉狀的雄黃。
小時候最深的印象,端午節(jié)就是吃粽子,以致于小妹談到端午節(jié),誤說成是粽子節(jié),吃粽子做什么?祭奠屈原。再不然就是端午避蛇的印象,因為那時對《新白娘子傳奇》里白娘子誤喝雄黃酒變身蛇的印象太過深刻。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在這陽光正好之日,你是否也吃上香粽,做上你的龍舟,競逐人生,驅(qū)邪避災(zāi),開始新的征途?雖九死其未有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
到了端午,就不得不提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他為楚國興盛事務(wù),鞠躬盡瘁,曾言“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不悔”,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將堅持我的理想和追求,縱然死一萬次也決不后悔。
“善”字珍愛之意,追求的理想,珍愛的事務(wù)。現(xiàn)代人理想信念的缺失已經(jīng)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物質(zhì)生活豐富了,得到的東西多了,選擇的面也廣了,想要專注什么,珍愛什么,似乎都變成了艱難的事情,于是現(xiàn)代了有了很多新鮮的疾病,比如選擇焦慮癥。
網(wǎng)上流行一句話“從前車馬太遠(yuǎn)書信太慢,一生只夠愛一人”,現(xiàn)在技術(shù)在騰飛,高鐵在普及,你我距離縮短,心卻游離。“你在我身邊,仿佛又不在”,每個人好像都找不到了自己的身上那顆“定海神針”,眼神在游離、感情在分離、生活在茫然。
于是,人生的龍舟賽場上,越早找到主心骨,越早確定主目標(biāo)的那位,也就越奮進。向著既定的目標(biāo)的航行,無懼風(fēng)雨,披荊斬棘,得失有感,自然就越能體會人生真意,增強獲得感,才能體會“珍”之意義,珍惜夢想,追逐夢想,夢想不易,倍加珍惜。
雖九死其猶不悔
最終楚國兵敗國滅,屈原雖身沉汨羅江,精神卻感召著國人,因而有了端午祭奠之說。目標(biāo)尚且不易,何況是為了目標(biāo)經(jīng)受萬死考驗都不怕。確定了目標(biāo),只是開始,就如“端”之伊始,更難的是與“邪魔”做斗爭,與“磨難”做抗衡。撒上雄黃以驅(qū)蛇蟻、掛上艾草菖蒲以趕病災(zāi)、眾跳鐘馗以鎮(zhèn)鬼邪,為了祈福,人們遍用“法寶”,不屈不撓。
人生之端午,又怎么不是如此?為了自己的目標(biāo),生活的、事業(yè)的、情感的、信仰的等等,虔誠匍匐,竭盡智慧。比如有的人為了立足于大城市,甘愿忍受高負(fù)荷、高房租、高人流,只為求得一方光華。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
賽龍舟,最開始的時候是百越民族在這一天劃著龍舟走親串友,一起說說話,后來為了更多娛樂,才開始了競賽,所有的競技只為大家過得越來越好,你我相互趕超,相互愉悅。龍舟之上,河流之旁,沿途的風(fēng)景、身邊的同路人,沒有一樣不值得珍視。
前路茫茫,順流逆流,遠(yuǎn)方的征途險阻不得而知,從不放棄,也不要錯過。如把人生看錯賽場,你要的是成績,更要參與的充實感。如若不把人生當(dāng)作一場賽事,僅是為了仿親問友呢?有了既定的航線,擁有充足的體力與技能,是為了不停的問候與相逢,這樣人生的真意怎么不愜意。山高路遠(yuǎn),追求的道路很長,雖然遙遠(yuǎn),卻走一步得一步,不忘風(fēng)景不忘初心,堅持追尋,用心體會,方得始終,遙遠(yuǎn)本不遠(yuǎn)。
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生路一開賽,便再沒有回頭處,不進則退。一邊行走,一邊體會,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目標(biāo),不同的方法。不管是什么,路很長,每個人的行走方式卻不必一樣,行進的方法也有很多,我們不必復(fù)制任何人。可以不復(fù)制,但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求索,達到希望的理想狀態(tài)。
我想,你正在過著歲之端午,也正過著人生之的端午,我們是否想過,你掌舵的龍舟今日已如何行使,從今天起,是否會登上新的龍舟,開始新的征途,將到哪里去,載著什么走?
順陽之日,流水之間,人生舟賽,熱鬧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