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計劃中的忙,變成無所事事的閑
人確實容易懶惰,還容易給自己個理由。最近的事情挺多,多得我都不敢相信我能有時間在這碼字,寫隨筆。而此時,本來我應該可以去受領一項任務,多掙點外快。但是,當面對選擇的時候,我卻知道自己很忙,忙的肯定沒有事件去接。這就是一個悖論。
而我也清楚知道,這不是一種能力的絕對評估。如果我事情再少點,我依然會覺得自己很忙。這就是當下的我的弱點,還不能主動地去做“重要而不緊迫的事情”。
沒有人會再對你耳提面命,你的生活屬于你的自己,你的喜怒哀樂不會有人真正關心。所以一切突破和進步都只能靠自己。
在接受任務提高自己的時候,說自己很忙,但是當時間來的時候,卻在娛樂。這就是對自己的惡。比如現在這個時間,本來可以去掙錢,現在計劃用來寫講稿,而如果玩起手機,看起電影,就是一種惡。因為,當做選擇的時候,如果是玩手機和做閑活掙錢,那么我肯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后者。如今既然放棄了后者,就應該要做計劃要做的事情。fight!
優秀領導和溫和工作環境需要你去感恩,但不能煮掉野心
吃虧是福,滿懷善意去做事情,覺得好心、用功、努力、真誠總會有人會看在眼里,領導也會記住,遲早會有東西來回饋你。 這是我一直的信條,不與人爭,用一種無害來做事。然而,在最近的工作中,慢慢覺得這種信條使不得。只會帶來無名黑夜的怨念,不爽,以及競爭中的尷尬,但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東西。
就在兩個月前發生的事情,讓我突然間看到這個社會的真正面目。不帶有任何貶義,只是客觀地覺自己多么不諳社會,對生活和工作的認知是多么的無知。關鍵時候,能夠感受你的困難,從你的角度真正給你提建議,謀出路已實屬不易,不要奢求被人能夠把你當孩子,為你去犧牲東西。
我反思了一下,之前,兩個外部變量減速了成長的進程。一是,我在個相對熟悉的工作環境中,周圍的關系很融洽,工作偏向單打獨斗,所以少了利益糾葛也就自然少了糾紛與摩擦。二是,我碰到個很好的領導,工作努力,為人正派,對我好。現實中,電影里的奇葩壞人,是和我絕緣的,所以讓我一直錯覺工作的殘酷。
領導正派器重你當然很好。你會心感謝上蒼就好了,但是卻永遠不能忘卻自己的價值在于能夠辦事。沒有貢獻,不能救火,自然沒有人關心你,也不會去想著你。尤其是你不是唯一的下級,領導都有去平衡隊伍。你不可獲取,別人也不可獲取。所以,你就不能讓什么都是別人為你考慮。而個人的競爭力達成,只能靠自己。
不要被假象磨滅,周圍永遠都是競爭者,別人做得為人處世未必比你差,但是如果成績比你突出,沒有必要把你放在前面。尤其回報對我們而言往往都是需要慢慢經營的,不是你干了什么就有什么獲得。所以短時間內,或者簡單的因果關系下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等到評功評獎時候,只能黯然神傷,然而卻毫無用處。
重新找回那種悶聲努力,積蓄能量慢慢積累獲得感的付出
記得以前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急功近利。而考大學對我來說,確實是比較擅長的事情。我不喜歡把自己弄得很慘,但我從來都不會懈怠努力,而且特別享受那種需要慢工出細活的成就感。對自己的苛刻,對自己下定的決心,慢慢地去積累,然后最后獲得很好的成績。而別人看到光纖,也很難超越。雞血很容易獲得,但持久的恒心和毅力卻極難轉化。
而大學以后工作以后,誘惑多了。以前和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玩得最多,但是一個人的時候就是在努力學習。如今,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在努力,而下班后卻常常給自己放假,再也不會為了提升一項緩慢的技術和能力而苦心經營。就比如說提高學術修養,比如提高語言水平。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放空自己,慵懶,看個娛樂節目,發個呆,睡個覺。再也沒有原來的狀態。但是卻依然懷念那種半年、一年節點的比別人優秀,比別人突出。
現在想想,真是癡人做夢。還是趕緊找回這種自己悶聲努力的感覺,一個人的時候,就是在不斷地努力,就是在不斷地耕耘。然后在一年考核自我的時候,在一個階段和別人競爭的時候,能夠站排頭。能夠在幾年后,還是同齡人的佼佼者。
一個人優秀,是慢慢積累的,一個人平庸也是緩緩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