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是由法國最偉大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寫的。這本書中講述了守財奴葛朗臺視金錢為上帝,用各種手段獲取錢財但對自己以及家人極度吝嗇,葛朗臺認為“錢和人一樣是活的,會動的,它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生產”,臨死前仍然盯著金錢不放。女兒歐也妮單純善良無心金錢渴望愛情,但是被初戀拋棄,和庭長婚后不久便成了一個家纏萬貫的寡婦,終身沒有家庭沒有幸福。巴爾扎克通過對葛朗臺聚斂癖的刻畫以及葛朗臺太太與歐也妮悲慘生活的描寫,揭示當代社會的病態情欲是許多家庭或者個人招致不幸的根源。
葛朗臺,精于計算,每天吃的是爛果子,喝的是壞掉的老酒,視奢侈享受為罪惡,連侄子也無法相信葛朗臺家里是有錢的家庭。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葛朗臺”。不同的是,葛朗臺是以榨取勞動人民,利用自己職權便利為自己謀取財富的積累,但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靠自己的雙手獲取財富的積累。當代有個名詞就是“酷摳族”,他們收入高,但是不買名牌不奢侈浪費,只對實惠感興趣。
歐也妮是不幸的,為了初戀愛人夏爾,她冒著危險把自己所有積蓄都給了夏爾。即便自己被關禁閉,吃面包配涼水,母親為她生病,但歐也妮也依舊相信夏爾有一天會事業有成,回到索漠城娶她。可是,負心漢夏爾卻為了金錢拋棄了她。現實生活中,單純癡心的“歐也妮”型很多,但被現實打垮一心想功成名就的“夏爾”也不少。他們的愛情太脆弱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經不起歲月的考驗,經不起金錢的考驗。
文中描寫夏爾與歐也妮最后的書信往來描寫中,有一段特別讓人印象深刻。夏爾說:“樸素純潔的幸福場景,其感人之處,蒙您所賜,我已領略過……"歐也妮回復他:"我缺乏上流社會的氣質,也不懂得其心計和風尚……你犧牲了我們初戀……成全你……永遠忠實的朋友。"這樣的對白,讀來多讓人心痛。夏爾多么堅定義無反顧地放棄這段感情,但是歐也妮卻痛不欲生卻強忍痛苦盡量成全他。歐也妮的犧牲偉大又讓人心疼。
《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從根源上講述了葛朗臺一家人性格形成的原因,刻畫了葛朗臺寒酸家庭生活,描述了葛朗臺一家人的悲慘命運。有錢但是不幸福~這顛覆了我們普通人的認知,同時也讓我們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