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這篇文章不是講述DNA鑒定和狗血劇情的,而是想探討一個嚴肅話題:關于孩子的養育責任。
前幾天在單位聊天,說起老人帶孩子,一個剛剛結婚的女孩義正嚴辭地說:“憑什么不讓他們帶!孩子難道不也是他們的嗎!”我有些驚訝,一句“孩子是你自己的啊”生生忍住了。畢竟這種父母給帶孩子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思想并不是她自己有,而是現在年輕人普遍的想法吧。那女孩又補了一句:“反正我已經跟他們說好了,我只負責生,其他都是他們的事。”這個“他們”,就是指公公婆婆或者自己父母了。我只能笑笑,勸到:“你最好提前有心理準備,老人只是幫你的忙,如果你把這當做他們份內的義務,未來可能會失望的。”其實還有后面的想法沒說出口:“就算老人把幫忙帶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義務,你也不應該認為理所當然就丟給他們,還絲毫沒有感恩之心。”
? ? ? 之前我文章里寫過,由于父母沒有退休又在外地,我家寶寶確實沒有老人幫忙帶,小一點都是我和老公兩個人照顧,等我產假結束請的保姆阿姨,雖然很辛苦,但我也覺得沒什么可抱怨的,畢竟是自己的孩子,養育他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大家普遍的心態都是“孩子不只是父母的,也是姥姥和奶奶的,所以姥姥和奶奶自然有義務照顧孩子。”
? ? 也許是中國國情影響,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所有精力和資源都可以獨享,所以就覺得自己的孩子理所當然父母也該管;加之很多老人“求孫”心切,一旦有了孫子或外孫就自然而開心的接過了養育的責任。可我始終覺得這種風氣是不對的,會產生很多問題。先不探討老人照看孩子的諸多弊端,因為這實在是老生常談而又無法避免的問題(很多家庭由于經濟或其他原因只能選擇由老人照看孩子),就只說這種“老人幫忙養育孩子天經地義”的思想下,即使老人心甘情愿付出,也還是會衍生很多問題:
? ? 首先,老人長期的代位養育,造成了年輕父母的責任感缺失。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也是在長期付出和辛勞培育的過程中越來越深的,而現在很多老人對孩子生活起居一手包辦,年輕爸媽幾乎不怎么參與,甚至把寶寶丟在奶奶姥姥家小兩口繼續過二人世界。長此以往,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感情會越來越淡,這也沖淡了作為父母對孩子的責任感。筆者老家一對夫妻朋友,婚后就是把孩子放在奶奶家里,寶寶所有事情都是奶奶打理,后來這對小夫妻吵架鬧到離婚收場,媽媽竟然都沒有要求孩子的撫養權,直接把孩子留在奶奶家自己選擇了去外地,而隨后父親也找了新的女朋友去北京了,小兩口離婚的過程誰也沒有考慮孩子。現在離婚后各奔東西,孩子就順理成章扔給了奶奶。我為這個孩子感到可悲,他未來的成長路上,幾乎沒有媽媽爸爸的身影,可能真的只有爺爺奶奶陪伴了.
? ? ? 另外,這種“你也有義務”的思想,容易增加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本來父母幫助子女照顧寶寶是幫忙,現在卻完全被當成了義務勞動。養育寶寶不但辛苦,很多老人經濟上也花銷很大,不被子女感激不說,有時還要被各種挑剔,嫌育兒觀念老套、嫌生活習慣不好。老人心里委屈,子女又毫無感恩之心,久而久之一定會增加矛盾,損傷親情。相反,不管老人有任何養育上的問題,子女都應該心懷感激,耐心溝通,如果實在覺得老人的養育有問題,不如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聘請育兒嫂,科學育兒,老人從旁輔助更好。
? ? 還有,過分辛勞也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脅。照顧寶寶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尤其寶寶小時候,照顧起來經常吃不好睡不好,長期的睡眠缺乏是健康的大敵。很多年輕的爸媽都吃不消,更別說年過半百的老人。把育兒的辛勞工作都丟給老人,真的會把人身體壓垮。筆者另一位女性朋友的媽媽,就是因為長期照顧外孫,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原來非常好的身體,卻在好不容易把外孫照顧到幼兒園這一年查出了癌癥,讓人唏噓。
? ? ? 所以,真希望能呼吁一下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孩子不是別人的,孩子是自己的!不要心安理得的把養育的責任都丟給父母,自己要盡到責任與義務,畢竟,付出才是愛的體現。沒有自己的真心付出,將來怎么能坦然的告訴孩子你愛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