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觀點,尊重不一樣。這里是千語新說。
“我自從擠過一次早高峰的地鐵后,我就決定放棄在北京闖蕩的想法了。”這是我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弟弟說的,在我來京的第一天。
我很想回應他些什么,但我張了張嘴,只帶過了無關痛癢的附和,我沒有發言權——畢竟我還沒擠過北京早高峰的地鐵。這話里是少年人的輕快,要知道一個背債背責的青年人可沒有權利決定太多。
在北京,恰似高朋滿座,看著光鮮亮麗極了,但也把每個人赤裸裸地拉在稱盤上公開地晾著,你能一眼看穿別人的階層和水平,當然,自己的便更清楚了。人和人之間前所未有的透明,像串在一串繩上的糖豆,面容模糊,排位嚴整。上一次這么清晰不費力地洞察人與人之間的排名,還是在教室里有月考的時候。不過那個排名依據只有簡單的分數,從頭數到尾也不過10個阿拉伯數字,而這個排名,你清楚地看到它背后代表的生來注定的資源背景、波云詭譎的機遇氣運、千差萬別的本事品性,連心態這種玄學都對最終的結果有著殘忍直接的影響。這是看一眼就明白翻身不過的那種排名。
難免意難平。
意難平也便罷,但畢竟一個繩上串著,或多或少要當個不露怯太多的糖豆吧。欲望膨脹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不走回頭路,從zara到MD可能只需要一周,從15塊的外賣到人均150也不眨眼的堂食適應起來飛快,下了雨第一反應是打車而不是早起一點,看展聽劇是稀松平常的日常……好吧,看展聽劇嚴苛來講并不是一類事件,這是精神追求。錢在日復一日的打車、外賣、咖啡中花花地流走了,不再計較排名,只是想維持在被串在這根繩上的姿態,就耗盡了力氣和工資卡。這下好了,便是欲也難平。
人都愛在失意時向內自觀,大抵是得意時顧不上吧。失意時的自觀是個好事,終于停下了被外界標準推搡的腳步,慢慢試圖問自己,自己的標準是什么?自己真正的內心在哪里?什么是自己真正在意的?今天水庫的更新,他一個A10(實際上有沒有10我是不知道的,那架勢看起來倒是10足10),自己買電腦買的是800多塊的野雞本,內存就32G,多開兩個chrome都卡的那種——無他,他的工作是碼字,只要能碼字就夠了,況且本意就是追求功能受限,更利于專注。
用水庫的話說,年入A10的人沒工夫也沒必要琢磨穿什么用什么,倒也不是不屑或者其他,而是無暇顧及。這話反過來也可以這么理解,每天抱著營銷號琢磨穿什么用什么的人基本也就只能把與生俱來的創造力發揮在穿用這肉身之事上了。精力人比人多不到哪去,更別提格局尚有大小之分。說個不好聽的,人要是想哪兒哪兒都要就是不成。
你呢?想要啥?
意欲難平,歸根到底不是一個整端詞兒。意難平,是眼睛盯著山高海闊和心尖尖上那點兒追求,卸了負累但飛去,瀟灑少年郎再不言瑣屑茍且事。
欲難平,則甘愿糾纏于世間貪嗔癡,在紅塵里狠狠翻滾賺一身漂亮皮囊體面味道,倒也不說就落誰下風。
什么都要?那意難平,欲也難平,便似在兩個倉谷之間奔亡的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