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夏季下雨的時候。每逢到下雨的時候,我就會在自己家屋檐上流水口的下面,一沖就是辦個小時。家里的大人每次都說水很臟,不要在下面,我還是一直站在那里,也許很少有人去真切的體會那種感受的,夏季的雨是暖暖的,不像是春季、秋季的雨水。不知道你是不是能想象到呢?一股水流,充滿夏季的暖暖的情誼,慢慢的侵蝕了你的整個身體,瞬間每個毛孔都舒張開來!
小時候更歡喜的是,下了大雨,這樣,晚上和伙伴們去河里面洗澡了,村子里的一洼水不能叫做河的,只是一個方圓比較大的坑才是,它被叫做是“起頭坑”,至于這個名字的由來現在已經沒有人真切的知道了,每逢只要是夏季下雨的時候,它就成為了小孩子們的樂園。前年的夏季,還能看到小孩子們在“坑”里洗澡呢!現在呢,坑已經連坑的形狀也沒有了,村人在河里種上了樹,漸漸的坑逐漸會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的,如果要是在十年以后,我的孩子提起,起頭坑是怎樣一個快樂的地方,我不知道會怎樣的對他描述我小的時候的那番樂趣,估計他是永遠體會不到的。
晚上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跟媽媽去洗澡,那時候很多的人在坑里洗澡,水還是很清的,不像是現在是混沌一樣,坑的旁邊還有很多的柳樹,柳條漂浮在水面的倒影中,隨著風輕輕的搖擺。還有棵,老柳樹,歪倒在河面上,它就自然成為了孩子們“欺負”的對象,我現在還能記起,曾經在老柳樹上攀來攀去呢!起頭坑,就像是“孩子們的天堂”。晚上的時候,剛吃過飯,坑里面幾乎都是女人,要不就是那些愛湊熱鬧的小孩子,忙了一天的主婦們可以在河里面,相互之間“打情罵俏”,那時候誰都不會在意別人說俏皮話。要是你在家仔細聽的時候,興許還能聽到一層層的笑浪呢。等到八點的時候,女人們幾乎都消失了,河面上多個都是爺們,他們不像女人那樣可以隨意的耍潑,而是靜靜的泡在水里,美美的享受一下夏日午后太陽的余溫,再隨意的揉搓著身上的風塵,生活在他們的臉上還是如此的愜意。
觀雨、聽雨,是我童年的樂趣。很小的時候,沒有很多的玩具,尤其要在雨天的時候,更是乏味了,這個時候正是觀雨的好“時節”,尤其在在傍晚的時候,昏黃的燈光,打在地上,昏黃交織在一起,更是一番情趣!那個時候天是陰沉的,但是你能清晰地看到,雨水打在土地上激起的一個又一個水泡泡,每當看到這些大人們總是說,連陰泡,意思就是說這幾天估計不是陰天就是下雨。我想到的還不是這些,這些泡泡鼓起的時候,幾乎隨時都有可能被后面的雨水給沖走了,在我家的木門口就能堆積很多很多的氣泡,土色的昏黃的泡泡!
吃過晚飯,雨要是還不停的話,我都會在窗戶傍邊的床上細細的聽著雨打屋檐的聲音,啪、啪,很小、靜靜的,幾乎沒有其他伴奏的聲音,這時候唯一和它和鳴的聲音就是我的心跳。我相信時間真的是會停止的。
等到了上了大學,踏入城市,很少能聽到雨打屋檐的聲音,更多是的雨無聲拍打水泥地的聲音,沒有那么的清脆,更沒有那份的心境。在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瞎子阿炳》,現在已經記不得劇中故事情節,但是永不會忘記江南悠長悠長的雨巷、特寫鏡頭青石板、一個盲人、一把二胡!我不知道自己的記得是不是很準確,但是這些在我的印象中始終磨滅不掉!至今的我還是比較喜歡《二泉映月》。
流行歌曲,就在于它就在流行兩字,大致都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會被刷新掉,但是做為一種人生文化象征的音樂,我相信會越走越長。
新鄉的雨,是見不得人的,幾乎每次下雨的時候都是在晚上,好像是故意是為人們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吧。也許多個時候是在躲在床上偷窺著別人人生的種種,那時候更不可能聽到雨打屋檐的聲音,更多的是書中男女主人公對話的聲音夾雜著寢室樓道里喧鬧的聲音,聽雨成為一種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