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讀過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今天要帶大家看的這個絕美的地方人間桃花源——壩美,云南這處真實版的“桃花源”,可以滿足你對世外桃源的所有幻想。
云夢縈繞的山,滿江春意的水,爭相競艷的花,壩美用她獨有的風光,勾勒了一幅人人向往的桃源夢境。
有山有水有人家,得入世外桃源,必得倚仗船只,從山洞中進入,追溯千年前,陶淵明所描繪的便真的是這樣一個地方吧。
第一個發現壩美的外地人,必定是像《桃花源記》里的武陵漁人一樣,驚嘆于這里的簡單與純粹。
夜晚,螢火蟲在鄉間出沒,知了不知疲倦地鳴叫,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微微濕潤的氣息,正是前去壩美的好時節。
這里不僅有水光山色,而且民風淳樸,清新自然,不如暫時擱下心中的煩躁和喧囂,來壩美吧,去圓了心中的桃源夢。
“壩美”是壯語的音譯,意為“森林中的洞口”。從古到今,壩美村幾乎僅以一個石灰巖水溶洞,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系。
在好奇的旅行者到來之前,這里沒有公路帶來外界的繁華,沒有電力帶來多元的訊息,唯一與外界的交通是一條,隱匿深山溶洞中的天然水路。
村里的壯族人也一直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這的確稱得上是婆娑世界中最美的桃花源。
你有沒有想過,乘著一艘小船,撐著撐著就進入了漆黑的山洞。重見光明的時候眼前就是自己的家。
20分鐘的水路彷彿在,黑夜與晨曦中度過了三夜,水道內寂靜無聲,只有小船輕輕劃過水面的音律,和鐘乳石水滴滴落水面的聲息。
涼風徐徐,在酷熱的八月,壩美令人暑氣全消。
在人們窺得洞外光斑時就很想知道,里面究竟是怎樣一番光景,而出了溶洞,一切會豁然開朗。
世外桃源的景象映入眼簾,幾里見方的盆地平原,四周群山圍繞,與世隔絕,馱娘河蜿蜒其中,更顯得嫵媚多情。
山山水水,柔軟婉轉,靜謐安逸仿佛與外界不在一個頻率,清澈的河水從壩美的洞口流出后,不久便在壩心分了個岔,左右各成一條河流。
中間天然的月牙狀的小島,被寨里人叫做“桃花島”,種滿了粉嫩的桃樹,春天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河邊的水車并不是擺設,還具有實用的灌溉功能,田地種植以水稻及玉米為主。
好一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景象。
在壩美,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古樸而自然。云南特有的秀美、清麗,在這里展露清晰。
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韓非子筆下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終于找到了歸屬地。
由于地處偏僻,與世隔絕,壩美只有河邊泊著幾只小船,多為本地人出行使用。
也正因為壩美的與世隔絕,才能將壯族古老的傳統保存得這樣完好,村子里的老人們還在說在方言,女人們在河邊聊天洗衣,田野里是玩笑打鬧的孩子。
漁人們在奮力撒網捕魚,阿婆們則在階臺前納著鞋底,一瞬間,也許會覺得自己的到來,會不會打擾到這片純凈。
這里的一山一水一樹一木,無不印證了陶淵明所描述的那種情景。
壯家人的熱情善良,也如同村中記不清年份的樹木一樣,質樸原始。
壩美是一個值得你細細品味的地方,在這里住上一晚,便可看到傍晚的炊煙,清晨的薄霧,還有祥和的壩美人,這些都是這個小村子最美的元素。
時光一來一去,一去一來,無論世間紛擾,壩美仍然游離在時間與地域之外,她依舊是人間天上,不食人間煙火。
壩美,十年如一日,安靜的呆在自己的地方,每年只接待少量的游客。
原始樸素的日子靜靜流淌,甚至于夜晚也不會點亮燈光,只為回歸平靜,忠于本心。
在壩美,還有許多故事
>>>>
馱娘江
傳說中,古時壩美一帶戰爭頻發,一對苦命的母子為躲避戰亂而四處逃荒。兒子年紀只有十六七,但他依舊馱著家當和母親走到了壩美村。面對一條湍急的河流,母親勸服兒子放下自己,但兒子不肯。而這時奇跡出現了,河中央傳來甜美的歌聲,一位壯族姑娘搖著豬槽船來到了他們面前,渡他們過河。從此,馱娘江變成了一條清淺的小河。
>>>>
千年大榕樹
這顆大榕樹立在村中,沒有人知道她經歷了多少年月風霜的洗禮,她就這樣開枝散葉,盤根錯節,傾聽了無數壩美人的家長里短,歷史傳說,見證著這里一朝一夕的風云變幻,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德高望重者。
>>>>
湯那洞
壩美村四面環山,不通公路,進出靠水路,村民們要撐竹筏,搖豬槽船,摸著巖壁過河。這幽暗的水洞一前一后,被稱之為湯那洞,是天然的石灰熔巖水洞。
>>>>
麻欄樓
而壩美村中,最常見的居民居住的屋子就是麻欄樓。兩層桿欄式建筑,底層是人的主要活動范圍,中間堂屋,兩側臥室,二樓則是倉房,既古樸又實用。
壩美,無論你來或不來,她都像云中隱者一樣翩然立在那里,她不會是你的漂泊之鄉,但會是你疲累時最好的歸途。
啦啦旅行(ID:maolala121),陪您去看更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