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曾經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郁悶的很久。
那是一件很小很小很小的,可能還沒有芝麻大的小事。
故事的起因是我的一個好朋友Y小姐生日當天,邀請我們去她家里haigh。
作為一個合格的好朋友,我也送了她最喜歡的金木的周邊給她,當然了,還有一本精致的封面印著英國大本鐘的硬皮筆記本。
那天,看著Y小姐臉上樂開的花,我天真地以為,她真的很喜歡我送給她的所有禮物。
坐在的房間里的床上,看著她把我們送的禮物分類,然后放進一個個抽屜里。聽她邊收邊告訴我,別人送給她的禮物她都不怎么用,要收藏起來的。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收集癖吧。
在下個月的一個朋友生日當天,我與Y小姐聊天時,我不經意地問起了一個問題。
今天不是xxx的生日嗎?你送給xxx什么禮物呢?
哦,一本本子。
你特意去買的嗎?
不是,從家里拿的。不記得是誰送的。
可是,就在當晚,偶爾刷起空間,卻在當天生日的那位同學那里看見了一張生日禮物的曬圖。
而其中的一本本子很像我送給Y小姐的那一本,確切地說,是一模一樣。而且,那張圖中,只有一本本子。
也就是說,Y小姐把我送給她的生日禮物送給別人當作生日禮物了。
不是說好的要收藏起來的嗎?
已經不想用太浮夸的語言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赡苓@一件小小的事情在別人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了??墒强赡苁且驗槲业拿舾邪?,為了這件小事,我著實郁悶了好久。
那時的我拼命地安慰自己,也許只是巧合呢?也許她剛剛好有兩本這樣的本子呢?何必為了這一件小事傷了這么深的友誼呢?吧啦把啦吧啦……
可是,在下次見面時,還是忍不住會有一點小小的別扭。
你怎么這么小肚雞腸?我在心里罵自己。
終于,在幾天后與朋友的訴苦中,朋友的一席話讓我釋懷,她說:
你送給她的禮物,就已經是她的東西了,那既然是屬于她的東西,她就有支配她自己的東西的權力,她想要送給別人,也與你無關,心意她領了最重要。心大一點,也就看得寬一點。
是啊,心大路寬。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庸人方自擾,自在就好。
你的煩惱,大部分都來源于你的玻璃心,極其敏感從而容易受傷的你很容易生氣,郁悶。
只有消除心中的溝溝壑壑,世間萬物便是大同。
心大一點,路就會寬一點。
想通了,什么煩惱都沒有,想不通,您還是在那個胡同里慢慢繞吧……
(二)。
之前,學校的廣播站招新。
于是,躍躍欲試的我抱著湊熱鬧以及鍛煉自己能力的心態去抱了名。
畢竟,我對我自己的朗誦還是十分有信心的。
于是,在抱著滿腔的熱情朗誦完之后,急不可耐地去看了公布的結果。
結果卻令我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滿目望去的單子,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數字。別人的成績大多都是七八分,好的甚至有九分的。
唯獨我的那一欄,赫然地顯示著一個五分。
誰知道每一個說不在意的背后,都隱藏了多少的汗水,誰知道每一個說不努力的背后,都暗含了多少天的廢寢忘食。
至今回想起來,我想我當時的表情一定十分精彩,肯定不亞于加了特技的電影。
天知道我當時是怎么忍住要滑落下來的眼淚,按捺下心中的失落,獨自遠離人群的。
失落,煩惱,難過,一切不知名的情緒翻涌而來。
原來從自信到自卑,可以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那感覺就像是一群人的狂歡和一個人的失落。
后來,我也沒有上演什么苦練朗誦然后逆襲的戲碼。只是在來年的廣播站招新時遠遠地看上一眼。
看,一切的失落,煩惱都是你咎由自取。是你自己不夠優秀,又能怪誰?
如果你足夠優秀,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那總會有一個伯樂發現你的才能。
如果你是金子,請相信你的確能夠發光發亮。
就像《解憂雜貨店》里的一封信的觀點一樣,如果你足夠優秀,運氣并不是那么重要。
如果你足夠優秀,我相信你是不會被埋沒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不過前提是你得足夠優秀。
所以,大部分的煩惱,都來源于不夠優秀的自己。
(三)。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方丈帶領群僧在大殿里打坐。四周一片寂靜,其中有一個正在打坐的小和尚,被蚊子在額頭上叮了一個大包。這令那個小和尚奇癢難忍,可是他卻又不敢動,偷眼四望。于是,他發現別人都沒有被蚊子叮咬,心下無比煩躁,更無心打坐。
方丈見狀,命人將寺廟的門打開。殿門一打開,一大群蚊子飛了進入。于是,眾僧紛紛被叮咬。見此,小和尚心中怨氣已經減少了許多,也就心平氣和地繼續打坐了。
可見,大部分的煩惱都來源于不平等。不平等使你無法再心平氣和,無法再輕描淡寫,你開始憂慮,開始煩躁,開始煩惱。
所以,你在短時間內無法專心地去做一件事。
在無法是條件變得平等的情況下,你唯有調整好心態,重整旗鼓,繼續努力,否則一切都得不償失。
在學業,事業上這樣,在萬事上都這樣。
曾經不止一個朋友和我抱怨生活中的不平等。
在學業上看起來和別人一樣努力,刷著同樣多的題,而結果卻大不相同,在事業上步步為營,但結果卻不比那些看起來橫沖直撞的人,在愛情上對你愛的人細心呵護,可是卻被半路殺出的一個程咬金帶了去。
他們為此煩惱,也為此抱怨。
他們有的最后化不平等為平等,告別煩惱,也有的深深陷入不平等的深淵,無法脫身。
所以,大部分的煩惱都來源與不平等。
(四)。
老子說過,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罪孽沒有再大于任情縱欲,禍患沒有再大于不知滿足,罪過沒有再大于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說白了,就是知足常樂。
不知足,固然好,這是努力奮斗的力量之本,可是,不知足,也要適可而止,你要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不知足。
就像是,你的學習能力,要和最強大腦節目中的任何一位選手比,無論是過目不忘,還是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等等,他們不知道都甩你幾條街了。如果你這時對你自己的學習能力不滿足,想把他們的學習能力作為你自己學習能力的標準,那我只能說,你這真的是自尋煩惱。
最強大腦的任何選手都是比你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有時候你只能是望塵莫及的。
所以,不知足固然是好的,但是,要在你的能力范圍內,不知足。只有這樣,你才能夠達到突破,而不是為了達不到別人的標準而苦苦煩惱,停滯不前。
所以,大部分煩惱都來源于不知足。
(五)。
你的種種煩惱,來源于你的想不通。
來源于不夠優秀的自己。
來源于不平等。
來源于不知足。
而這些,你都可以改變。
在想不通的時候,適當地拐一個彎。告訴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出去走走,呼吸呼吸空氣,看看書,在文字中找到慰藉,聽聽歌,在歌詞中找到自己。
在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就努力刷題,多看書,讓自己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腹有詩書氣自華。停止那些網絡社交,平靜一下那顆浮躁而又不屈的心,嘗試著,開始認認真真地開始學習。
在生活中出現不平等的時候,就努力化不平等為平等,一樣的努力,可能收獲不同,但是你可以更加努力,使收獲相同。
在你不知足的時候,捫心自問,自己制定的目標,規定的標準,自己是否能夠達到,不一定要以別人為標準,其實,能夠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優秀,就可以了,還有,你一定要記住,只有知足,才能夠常樂。
當然了,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煩惱,如果生活中沒有煩惱,那就不是生活,那就是童話故事了。
之所以這樣說,只是為了讓你在遇到煩惱時能夠更好地調整狀態。不至于墮落。
亦或者說,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畢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還是很多的,拋開煩惱,你會發現,生活處處有陽光。
最后,愿你的生活出不再有那么多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