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很多。
有多多?
跟我們的生命長度和活動范圍成正比,躲了今年有明年,躲過左邊的還有右邊的在等你。
能避開嗎?
能,想要安全最好宅在家里養老等死哪也別去。
不想?
那只能接著。
自小,我就有一種死磕的精神,比如小時候打架,打不過要打回去,對方人多也要打回去,不能白吃虧。
這樣的精神,聽起來挺熱血的,但是有一個天然的缺點:容易在一個坑里待太久,甚至是出不來,本來應該速戰速決的事情很容易演變成持久戰。
這兩年,掉了好幾個坑。
為什么呢?
對外我說:運氣不大好。
反思的時候,我明白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太嫩,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你缺的課,早晚會以各種方式補齊,還要交上一大筆補課費。
說個小故事。
大概是前年,我在朋友家開的小超市遇到一個熊孩子,五六歲,長得很白凈,看起來非常可愛。
熊孩子拿了些零食,把前面正準備結賬的一位顧客推開,他要插隊。
那位顧客有些惱火,嘟囔了句:誰家的孩子,這么沒規矩?
熊孩子回了句:CNM。
顧客臉上有點掛不住,呵斥說:去把你媽叫來。
熊孩子又回了幾句國罵。
顧客徹底生氣了,抓住熊孩子衣領,拎了起來,晃了晃。
朋友趕忙勸阻,不要把他弄哭,他家就在附近,別把老人招來。
顧客松手,熊孩子沒站穩,坐在了地上,沒哭,但也老實了,不敢再罵了。
朋友先后把兩人送了出去。
我說,這小孩,完全看不出來啊,小小年紀會這么多臟話。
朋友說,一對老人收養的,別看養得白白嫩嫩,但行為模式是完完全全復制了老人的,撒潑打滾搞事情樣樣精通,嚴格來說跟我們不屬于一個時代。
我說,老人教不了他,又庇護不了他一輩子,以后要走的彎路就多了。
朋友說,出去社會自然有人教他做人。
想起來感覺挺可憐的,老人給他留了一套上世紀的行為模式,社會變化這么快,以后要掉多少坑,交多少學費才能扭轉?
這些,都不得而知。
其實坑掉的多也并不完全是壞事,多少能攢些閱歷,看明白一些事情,比如我現在就有了一套快速出坑的技巧。
很簡單,一句話: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就是我不計較了,跟遇到路怒司機一樣,他罵我別我甚至是扔礦泉水瓶,也不停車和他糾纏,而是關上車窗踩腳油門,把他遠遠甩在身后看不到尾燈,免得耽誤正事。
容不容易做到呢?
沒想通的時候其實挺難的,被別人踩一腳你可能不在意,但是眼睜睜看著口袋里的錢被掏走你還能淡定嗎?
本能反應就是弄回來,還要加倍,跟賭博有點類似,輸了總想贏回來,這是人性。
想通了就很容易做到了,不就是沉沒成本嘛,不要就是了。
什么時候會想通呢?
第一,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時候;第二,多經歷一些人和事,自然就會感覺計較那么多是一件很累很不劃算的事情。
2017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很慚愧,今年總共寫了不到10篇文章,7月的時候打算寫一個叫做「蛻變」的系列來記錄這兩年見識到的人和事,幾次下決心動筆但又因為各種事情耽誤了,如今自己看著都感覺像是個笑話。
我原本的計劃是17年把該砍掉的項目砍掉,該放下的事情放下,把公眾號好好運營起來的,結果該扔的沒爽快扔掉,寫作這一塊倒是徹底荒廢了,撿了芝麻掉了西瓜的感覺,今年最高興的成就居然是健身減肥了20來斤。
好在,掉了幾個坑之后,終于淡定了很多,可以靜下來寫文章了,雖然寫作的思維變慢了,但也不是多大的事,刀生銹了,用心磨磨,終究會越來越鋒利。
繼續寫「蛻變」這個系列吧,這個主題的名字是隨便取的,內容比較寬泛,都是這幾年的經歷,找不到比較合適的詞來概括,用這個詞主要是給寫作內容定個大概的方向,寫曾經給我帶來啟發的一些事情,希望對讀者也有用。
主要從下面幾個關鍵詞展開:
時間:主要分享時間管理、效率方面的一些個人心得。
學習:分享一些學習技巧、套路,還有一些我從別人身上學到的東西,并不局限于讀書寫字。
健身:這個沒啥好解釋的,比如我今年鍛煉減了20多斤,感覺年輕了幾歲。
修行:其實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說是在修行,但我在這里單獨列出來,是要寫一些和身體本能對抗,能直接給自己帶來改變的事情。
人脈:顧名思義,分享結交人脈的方法。
人性:知道人性,就能理解很多事情,針對人性做事情,事半功倍,這里主要分享我看到的人性。
思維:想法決定行為,分享一些我觀察到的思維方式。
理財:分享賺錢、投資等方面的看法。
8個關鍵詞這么一羅列起來,感覺框架很大,把我自己也嚇到了,其實基本上都是關聯交叉的,一個人怎么做一件事情是有很多原因導致的,并不能歸結于某個因素,分開是因為側重點不同。
為什么是8個關鍵詞呢?
本來我是羅列了7個的,但做思維導圖不能對稱,看著別扭,最后加了一個關鍵詞「健身」。
廣告完畢,今天開始寫,每天都會更新,但不會天天都圍繞這個主題,總還有一些其他事情值得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