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久沒有更新過推文了,最近期末加實習事情蠻多的,而且具體的選題方面也很糾結,不知如何下手,所以索性把2018年發生的事情來一個大串聯,文章蠻長的,答應我耐心一點阿~
1-3月 券商實習:關于工作氛圍和工作強度的思考
1月份剛考完試就開始了在券商的實習,這份實習一直持續到6月份期末考之前,中間除了學到了一些行研技能以及體驗了券商的高強度工作方式,更多的讓我學到了這樣兩件事。
一是我從前根本沒有考慮過的,工作氛圍對于工作選擇的重要性。
可能我們很多時候在考量一份工作時,更多的是看自己是否喜歡工作內容、或者薪酬福利以及行業前景等等,但是在遇到了這個老板后,我忽然發現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最大化我們對工作的熱情,除了能帶領我學到很多行業相關的內容,還能感覺到他很尊重下屬:
比如在做決定之前也會問問我的意見,而不是直接布置任務;
關于具體的每個任務,也會很詳細地解釋我在其中所處的作用;
甚至于有的實習生面臨找工作的問題,還會幫忙聯系合適的機會;
……
每天想到第二天要上班就覺得很開心,這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所以說我們應該仔細思考一下怎樣風格的老板會更適合自己,有的人可能在嚴厲的老板手下進步比較快,但是我確實更適合比較循循善誘的風格吧。
第二個讓我思考的問題是:我真的能適應這么大的工作壓力嗎?一周工作六七天。經常加班熬夜真的是我可以接受,或者說我的身體可以接受的工作量嗎?
雖然自從念研究生以后,身邊的同學真的都很認真,我也是每天跟著宿舍大佬的腳步八點起床,10點再回寢室,周六周末不外出的話也都在上自習,但基本是不怎么熬夜的。
如果需要長期熬夜的工作,對我來說是不可持續的。
也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找工作的基本原則,就是可以接受一周6天,每天加班到10點。當然偶爾的突發加班也是可以接受的。
通過工作前的實習,我們可以漸漸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喜歡怎樣的工作內容,還要對工作方式,領導風格等進行全方位評判,進而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這樣才能最大化你的能力。
4月 臺灣旅行:無國界的友誼和重拾幼時的夢想
4月份最開心的事應該是抽中了去臺灣的旅游吧(包機票和住宿的哦)。
還記得主辦方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是周天的早上,我正在公司加班,一下子興奮地跳起來(大概是千分之一的概率被抽中怎么能不激動),而且老板也很大方地給了我一周的假,只是交代說要多拍一點美美的照片~
于是就迅速地辦理相關手續,踏上了祖國的另外一塊土地。
當然是欣賞了很多美景:
也有遇到很多不同的人,這個項目本來就是由隨機挑選的十個陌生人組成的旅行,有財經媒體的大哥哥,目前正在日本準備升學的小姐姐,還有策劃人之一居然是和我一所學校的本科學弟(不然也不敢這么放心大膽地去)。
但是更讓我觸動的是兩件事:
一是偶然住青旅遇到的一個韓國小姐姐,認識的當天晚上她就和我以及學弟去酒吧喝酒唱歌了,當時就在感嘆國際友人真是太放心大膽了吧,要是我一個人身處異國他鄉肯定很擔心會不會被拐賣了。
最后分開的那天晚上,小姐姐悄悄跟我說:她從來沒有去過大陸,因為國內的媒體都把大陸說得很糟,人也不太好,但是她真正接觸了我們之后,發現并不是這樣的,有機會她也會去大陸玩的。
當時我聽到她這段話的第一反應是跟她講解了一堆現在大陸的真實樣子,很多城市都很適合游玩,也不用太擔心危險的問題。
但是事后又認真想了想,其實我們這些普通民眾總是會這樣全盤接受啊。媒體確實讓人更加了解了一些東西,但是它也會為了某種目的,有選擇性地把一些東西灌輸給我們,需要一個很清醒地頭腦才能夠區分出真假不是嗎?
另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事,是和學弟一起搭飛機回學校發生的。
他算是一個博主,當時正在座位上“噠噠噠”地敲打著鍵盤寫著自己的推文,神情十分專注。
我看著這副畫面,突然特別感動,心里在對自己說:現在他在做的事情,不就是你從小到大以來一直很想做的事情嗎?
小學的時候每次的作文都寫得超級認真;
初中的時候甚至有自己寫了好幾個本子的小說;
也曾想過要不要去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
……
雖然一切都止步于高一的時候選擇了理科,然后就是越來越多地壓力讓人漸漸偏離甚至于忘記了最初的想法。
雖然現在的我也不太可能直接去寫文謀生,但并不排除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愛好對不對?而很多時候旅行的意義,除了修身養性,疏解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開拓思維,發現自己,尋找自己不是嗎?
5-6月 第一個公眾號:朋友只是朋友以及,我真的很愛寫作啊
從臺灣回來之后,受到學弟的影響,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慫恿下,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公眾號。
中間的過程我就不細說了,總之最后的結果是這個公號無疾而終了,里面有很多真實認識的人關注了,現在想起來也還覺得很抱歉。
失敗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說大家突然變忙了,有的人在工作,有的人在實習,而我在準備考試,大家都抽不出多余的精力來做這件事;
還有技術上的不足,比如自身的知識積累,寫作技巧,排版技巧等都需要提升
但是關鍵的關鍵在于:我們三個人的性格,真的很適合當朋友而不是合作關系。
我曾經有兩次跟朋友合作過,一次是參加數學建模比賽,還有這次,每一次過程中都會有一些不愉快的情況發生,我當時只是告訴自己不要再跟朋友合作了,但是也沒有想清楚矛盾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在《親密關系》這本書中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書中提到傳統的女人都是比較表達性的(熱情友好,但是工具性技能較弱),而傳統的男人都是比較工具性的(硬朗果斷,但是表達性技能較弱),我可能算是比較中性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比較表達性,但是工作學習的時候工具性特征又會很強。
而我的朋友可能不習慣我突然變得那么嚴格,甚至會感覺我給她們太多壓力,很霸道等等,所以說情感上會很不能接受。
這次經歷還帶給我的一個收獲是讓我發現了自己對寫東西的喜愛,不是隨便嘴上說說的那種,是真的可以堅持下去阿。
7-9月 充實而又乏味的考證之旅
從7月下旬考完期末后大概三個月的時間,我都在準備CPA考試。
期間主要有以下兩個發現:
一個是我感覺自己不是很適合這種不怎么與人交流,獨自鉆研學習的工作方式。
可能連續學習2-3個小時后心里就會很煩很不愿意繼續學習,就算按照番茄工作法等方式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當時為了說服自己每天好好學習真的要花很多功夫阿,什么買小零食犒勞自己啦,隔幾天把自己放出去大吃一頓啦,白天學習了晚上看個電影獎勵一下自己啦。
反正就是,需要很費力才可以保持長期備考的狀態,而平時和別人合作學習的時候,或者做實習工作的時候,根本就不用這么勉強自己,也就愈發堅定了自己不搞科研的決心。
還有就是我們對于考證這件事應該更理性一點,在考證書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否需要這個證書,不要只是因為從眾就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在證書當中,如果只是找工作的話,打磨面試技巧帶來的成效其實是更顯著的。
我給自己制定的規劃是最多只花費每年的1/4時間在考證這件事上,而且考CPA除了找工作需要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感覺自己想要掌握一些財務分析能力,這樣就算不從事金融相關行業,自己以后有機會做個人資產的投資理財也不會什么都不懂。
10-11月 第二個公眾號:做公眾號這件事給我的幫助
大概10月下旬考完試之后,又開始了關于第二個公眾號的策劃,對于這個公眾號的基礎定位有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做一個自己的個人號,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討論成本;二是排版布局等與內容無關的東西盡量簡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內容上。
寫公眾號這件事對我最大的幫助應該有以下幾點:
(1)閱讀量有了明顯的提升,雖然分享得很少,但是確實這兩個月讀了很多書呀,平均一周至少有一本吧(和以前比真的多很多了),因為有了這個輸出平臺,想著可以跟大家相互分享交流,所以會更有動力吶;
(2)對于我的生活和所處的這個世界,在過去的時候,更多的是一個簡單參與者的角色,每天匆匆忙忙地過了,除了在一些重大選擇關卡上會帶帶腦子,其他時間還是蠻渾渾噩噩按著設定往下走,但是自從開始寫公號以來,明顯感覺自己對人生這個游戲的投入度更高一些了,會積極思考和復盤,也會更想去發現和探索;
(3)每次和大家交流分享,或者說有需要幫助的小伙伴給我后臺留言,讓我聽聽他們的故事,再提提自己的建議,這些都給我一些很溫馨很美好的感覺。
12月 互聯網實習:逐漸描繪出理想工作的模樣
12月份最大的改變就是開始了我的第二份實習,一份互聯網戰略(類似咨詢)相關的工作。
咨詢的工作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方面需要具備快速學習能力。咨詢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專家,他需要在不同的行業背景,場景設定下提出自己的建議,了解一個行業其實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所以說一定要有一個很清晰的頭腦,只選擇那些和你需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知識,而對于一些太多技術性,具體性的知識選擇略過; ??????????
一方面需要擁有極高的效率。咨詢里面的基礎研究工作大都會要求你在1h或者2h內完成,而在開始研究之前很可能對這個領域是很陌生的,這時候需要去不同的中英文網站,專門的數據庫,或者金融咨詢機構報告里找到所需要的東西。
對我來說,咨詢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很新奇的職業,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事物運轉的機理,研究它的本質,查找其中的問題,并且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雖然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月的實習時間,但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了一些變化,比如說對于日常接觸的APP的時候,會更想去了解它的商業模式;上課學習的時候,也很在盡量集中注意力聽課,而不是去做課下返工這樣降低效率的事情;連課程作業的展示PPT,也有認真思考怎樣才能呈現得更美觀。
部門內部的好像是一個小大學的樣子,有一個導師帶著你做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什么不懂的也會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同事們也都很博學很有趣,平日里和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項目緊急的時候一起加班吐槽,是我很喜歡的工作氛圍了~
寫在最后
有時候,我會感覺和生命的長短比起來,生命的質量好像要重要很多,有的人可能還沒有活過20歲,但是也許比長命百歲的那些人所感受和體驗到的更多,也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在我迄今為止的短暫生命里,有的時光是很重要的,無論是現在讓我回憶起來仍然覺得鮮活炙熱的情誼,還是我在這段時光中所得到的成長。
很長的時間以來,我都一直感覺自己生活在2013年,無論是因為經歷過的高考,還是那些很美好的友情,抑或是當時認真思考未來熱愛生活的狀態,都讓我很沉迷其中,乃至于都進入大學好幾年了,每次填寫年份的時候還會不自覺地寫上“2013”這個數字。
回想起來本科的時候,除了學識上有了一些很淺薄的增長,結交了兩三好友外,在尋找自我,探索世界這方面的修煉,好像是停下來了一樣。
幾年的時間都荒廢了,沒有什么進步,四年獲得的東西尚不如2018年這一年學到的多,當然也很有可能是之前一直沒有記錄的習慣,很多事情也就忘記了。
2018年也應該算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吧,這一年過得不算舒服,更不能用開心來定義,但是卻感覺成長了很多,在一點一點撥開迷霧,搭建自己未來的道路。
看看自己去年跨年的時候,給自己許下的期許,以及別人給我的建議,很開心地是自己的新年愿望全都實現了,但是關于“更加自信”一點,來年還是要多多加油啊。
2019年我最大的三個心愿應該是:
1.??? 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2.??? 可以每月讀四本書,看四部電影
3.??? 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你的心愿是什么阿,寫下來明年我們一起去實現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