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書寫】第五天:認識你內在的孩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的父母是要求孩子聽話、順從,還是尊重個體的差異,鼓勵創造性并欣賞不同的觀點?
小時候,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母從來不會尊重我的意見,要求我們必須順從,聽話,如果不按照他們的意思去辦,就會被冠上“太犟”的名聲,還經常說一句犟人多挨打,犟牛多耕田,所以如果和父母犟了,往往是會招致一頓打的。所以小時候對父母言聽計從,不敢有任何不同意見,也不敢有任何違抗,哪怕知道自己是對的,也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
你的父母在做決定時,是完全不問你和你的兄弟姐妹的意見,還是讓你們參與或者讓你們決定自己的事情?
父母在做決定時,會問已經成年了的比較年長的姐姐和哥哥,不會問我們這幾個孩子,也從來不允許我們自己做決定。
你的父母是通過家庭會議,解決問題并分享感受還是認為孩子只是附屬品,完全無視你的存在?
我的父母認為孩子就是附屬品,在解決問題這方面,從來都是無視我的存在的,在家里常常就是媽媽說了算。我們根本插不上話的。
你的父母教你服從,并在你不服從是懲罰你嗎?
父母在我小時候基本都是要服從他們,有時候不服從或者覺得委屈不愿意配合,就會被挨罵說我不懂事太犟,然后被挨打。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于從小一直穿姐姐的舊衣服,幾乎沒有自己的新衣服,有一次實在沒有換洗的衣服了,第二天又要去春游,唯一的一件舊衣服洗了也沒干,就跟媽媽說給我做一件新衣服換洗,媽媽不僅不同意,還把我罵一頓,我當時覺得委屈就哭了,沒想到這一哭就變成了不懂事,媽媽抄起一個木棒就開始打我,我索性坐在地上讓她打,哭得很傷心,不肯起來,后來隔壁鄰居來解圍,才把我抱起來。事后很多年,媽媽一直為這件事后悔,覺得我那時其實很懂事了,從來不找大人要東西的,當時也確實沒衣服穿出門了,媽媽到現在想起來就內疚,不知道怎么還會打我。
他們是通過懲罰打罵,表揚獎勵或賄賂激勵你嗎?
挨打很多,幾乎不表揚,也許是覺得怕表揚了我擔心我會驕傲吧。
他們教你自己思考嘛,哪怕這意味著你的觀點與他們不一致?
從來不會讓我們自己思考,都是大人說了算。
他們讓你為所欲為,盡力伺候你嗎?
從來沒有過。
他們在一定的界限內,滿足你的心愿,并要求你完成你的那部分家務活兒嗎?
是的,小時候如果聽話懂事勤快學習好,就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獎勵一些好吃的東西,小時候一直要求我們分擔家務活,還沒有灶臺高,就得墊個板凳,站上去洗碗收拾廚房,打掃自己的房間,幫著洗衣服,弄豬草等等家務活。
看看你針對剛才的那些問題寫下的答案。
你看到這些影響中有哪些存在于你如今的人際關系中嗎?
1、忽然發現這些年其實也受父母的影響,喜歡給家人或者孩子做主,自己的意見就覺得是最正確的,要求孩子或者家人必須聽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覺得這樣是為了大家好,如果孩子或者家人不聽,就會有些生氣。
2、我的被激勵模式是表揚獎勵,而不是懲罰打罵和賄賂。
無論工作或者生活中,如果被鼓勵了,就會很自信很受鼓舞,會把做的好的繼續發揚,爭取更好。如果受到懲罰,我會覺得受挫,難過,焦慮,也能慢慢能去調整行為,被動的去修正。不接受賄賂。
3、喜歡自己獨立思考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并堅持。
行動計劃——認識你的內心孩童
如果你有愿意回答以上問題的兄弟姐妹,請他們寫下來,然后找時間對比你們的答案。
你會驚訝的發現有那么多答案竟然是截然不同的。
要抱著好奇心,而不是要辯解。
2.找出你小時候的一張照片(或者畫一張)把它放到你常待的地方,每天對這個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
寶寶,你是有多可愛,你懂事到讓人心疼,心細體貼,善解人意,在這個家庭你卻一直感受不到溫暖,常常被責罵,但你卻依然選擇接受并努力讓自己優秀,你的內心一定有太多的不安全感。我很想抱抱你,把你緊緊地抱在懷里,別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會是一個特別棒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