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后離婚的100個理由:婚姻就是吞10000根鋼針?
前一段看了微博上一個新聞,中國新聞周刊在征集“90后離婚的100個理由”中,我們看到各種各樣“奇葩的離婚理由”:
有人因為婆婆把飯嚼碎了喂孩子而離婚。
有人因為吃飯吃不到一起去:“西紅柿炒雞蛋非要放糖,豆漿卻不喝甜的,吃不到一起咋過?”
有人因為丈夫天天亂扔臭襪子:“金牛座天天亂扔臭襪子,我一個處女座氣得肝兒都要炸了!”
還有的,因為老婆不能理解他的愛好:“老婆不讓我抽煙、打游戲,不能理解男人的興趣和快樂。”
最搞笑的是“覺得還能找到更好的,對彭于晏還沒有死心!”
大家都把這些當笑話看吧。
其實這根本不是笑話。
2月15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曬出了2018浙江省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
2018年,全省法院離婚糾紛案件共有近5萬(49804)起。有34.21%的人離婚是因為生活瑣碎;還有百分之30.16的人離婚是因為家庭分居所造成的。另外,感情基礎薄弱、家庭暴力、性格差異、缺乏溝通等等都是造成離婚的因素。
出軌在所有離婚理由中位列倒數第二,只占2.51%。
2018 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
2016-2017 年,在全國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中,婚后 2-7 年是婚姻破裂的高發期,結婚的第 3、4 年的離婚率達到了峰值。
我們“婚姻之癢”的發作期,已經從7年降低到3年了。
為什么會降低?
因為我們對于“生活瑣碎”的容忍度在降低。
不要小看這些“雞毛蒜皮”,就是這些小事兒,讓你的婚姻最終崩潰。
華盛頓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約翰戈特曼博士?和妻子研究親密關系40年,最終找到了決定親密關系好壞的最關鍵因素:
他們發現,就算是情感基礎再好,關系再鐵的伴侶,他們依然會容易被一件事打敗,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瑣碎。
二、婚姻中哪里有小事兒?做不好這一點,男人35歲最危險!
很多人在咨詢室里問我:我們之間沒有什么原則性的問題,為什么他就這樣放棄了婚姻?
■?那么什么是原則性問題?
家庭暴力?出軌?
其實,普通人的婚姻,沒有那么多戲劇性,真正的關系其實都是死于這些看上“很小”的事兒。
我覺得婚姻中無“小事”,所有的“小事”都只是“大事”背后的冰山一角。
你會相信因為上廁所這么小的事兒,會讓夫妻反目嗎?
在六六小說《王貴與安娜》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王貴是鳳凰男,每次回老家,王貴與安娜必會大吵一場。
安娜最難以忍受的是王貴家鄉關于上廁所的風俗——她問婆婆廁所在哪?婆婆指著屋外。安娜瘋了——王貴家的廁所就是屋外任何一個地方。
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安娜都是盡量少吃少喝,有時實在憋不住了才會去。
她何苦這么忍受?還不是因為愛王貴,所以她說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無非是王貴說一句:委屈老婆了!如果不是為了愛我,你才不會吃這些苦呢。
如果王貴說這句話,那么安娜怎樣也可以忍下去。可她沒想到,王貴大發雷霆:他覺得安娜太嬌氣了,公主病犯了,而且還看不起他父母。
任何夫妻的矛盾都有這樣的特點:事情的開端是“小事兒”,但說到結尾就變成了“上綱上線”的大事兒了。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三條路:
1.?忍下去,別吵了,都不是大事兒,湊合過吧。
2.?不忍,吵下去,吵到離婚算。
3.?真正解決問題。
很多人說,難道之前安娜就沒有去過王貴家嗎?
為什么之前“上廁所”不是個事兒?現在卻成了個“事兒”?
安娜可能也很委屈,當初第一次她來王貴家的時候,就抱怨過這件事,王貴說:對不起,讓你受苦了。
她很受用。
但為什么婚后王貴就不說了呢?
那是因為他們處于的愛的階段不同。
■?我們都知道,情感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蜜月期——我覺得你就是我想要的那樣。
此時我們因為生活在幻想里,誤以為伴侶就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這個時候,雙方都會竭力扮演完美愛人的角色,雙方還有很多柔情蜜意,所以王貴可以壓住內心的不舒服,還會對安娜好言相勸。
第二個階段:斗爭期——我發現你不是我想要的那樣。
此時我們還想回到幻想中,所以我們就要求對方必須按照我的“設計”來,于是雙方都反復沖突,就是為了想要改變對方,成為我的理想愛人。
這個時候,王貴就不再把安娜當“外人”了,他以丈夫自居,覺得你是我們家“媳婦”了,就不能像婚前女朋友那樣抱怨了。此時他就不忍了,因為角色不同了,待遇也就不同了。
第三個階段:放棄期或者整合期:放棄期是擱置爭議,湊合生活;整合期是找到辦法,過上兩全其美的生活。
后來安娜可能就不和王貴回鄉下了,在王貴心里,這就成了一個疙瘩——你這么不給我面子,我父母會怎么看你不和我一起來?這會讓我在老家親戚眼里是什么形象?
這種仇怨長期積累下來,就成了婚姻的不定時炸彈,當雙方的情感在這種日積月累的積怨中消磨殆盡,就是婚姻危機的火山爆發之時。
大多數的夫妻,都經歷了這3個階段,但在第三個階段,過的是放棄期的生活。
■?湊合過的結果如何呢?
累覺不愛,把情感余糧吃光,婚姻就危機了。
以2010年的數據為例,在35歲之前,女性婚姻預期壽命時間與男性相當,甚至比男性更少,相反到了35歲之后,男性的婚姻預期壽命都低于女性。
也就是說35歲以后,是男人離婚的高風險期。
所以我們知道,這種所謂“愛是恒久忍耐”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凌遲碎剮,遲早有一天要出事,而且一出就是大事兒。
三、為什么我們就是解決不了婚姻中的那些小事兒?
有人會問,為什么“上廁所”這件事,會讓王貴和安娜的婚姻走向崩潰?為什么我們就是解決不了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因為我們都賦予這些小事以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安娜看來:你應該心疼媳婦為你的付出,你應該感激我,這樣我為你付出,才覺得心理平衡。開始你的態度卻如此惡劣——她對這件事的評判出來了——這說說明你根本不愛我,你心里只有你爸媽,沒有我,你就是個媽寶男,如果你如此自私,我的下半輩子該怎么辦啊?
在王貴看來:你以為我陪著你爸爸喝酒,聽他吹牛就很愉快嗎?你不知道你爸多能損人,如果不是為了你的面子,我早就離席而去了。于是他也開始評判——夫妻之間彼此付出至于這么斤斤計較嗎?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家里人啊?就像是你爸那樣,把我們看得狗屎不如!
我們看到了嗎?
關系中,從小事到大事,一定會經歷這樣的流程。
1.?需求得不到滿足→2.評判,黑化對方→3.對方也在做同樣的事兒→4.進一步彼此黑化。
所以說,婚姻中最可怕的就是“自我中心”。
我們有兩種“自我中心”。
一種“自我中心”叫做男女差異的“無視化”,
一種“自我中心”叫做原始家庭的“無視化”。
比如,也許安娜心中有一個理想型的丈夫:這個丈夫可以隨時跟進她的情緒,理解她的不容易,寵愛她一生,她可以永遠做他懷里的小公主。
而王貴心中有一個理想型的妻子:這個妻子愿意為他犧牲一切,而且任勞任怨,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
他們倆的這種婚姻人設來自我們千萬年來對男女在婚姻中角色的設定:
1)男人要對女人負責
2)女人要對男人犧牲
在這里“負責”和“犧牲”被當做理所當然的想法,至今我們在各種影視劇中還常見這種劇情,男人成為女人永遠的保護神,而女人則為男人毫不猶豫地獻出生命。
但就是這種設定,讓多數婚姻走到了絕路上去。
因為它不符合人性。
人性都是自利的。
而我們要求對方為自己付出一切,但卻沒有想過,別人憑什么要為你付出?
這種婚姻中的“自我中心”,就是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為什么永遠都無解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教你一句話:
當你覺得對方簡直無可理喻的時候,嘗試著跟自己說:
如果我有這種情緒,一定是因為我還對他有太多的不懂得。
很多人都說最理想的婚姻莫過于楊絳和錢鐘書那種。
錢鐘書赴英法游學的日子里,楊絳輟掉了清華的學業陪讀。其實兩個人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生活白癡”,但楊絳會主動學做飯,包攬生活一切瑣事。
楊絳住院期間,錢鐘書“單身生活”過得狼狽不堪。他每天到醫院探望,總是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
打飯墨水染臟了房東的桌布。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砸壞臺燈。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弄壞門軸關不上門。楊絳說,不要緊,我會裝。
一般女人早就說了:你這么廢物,還是男人嗎?
為什么楊絳沒有發脾氣?
她可以承受錢鐘書的“生活白癡”的瑣碎麻煩,是因為
1.?他們在精神上有更大的連接,她要付出的這些辛苦,比起感情中的所得,實在微不足道。
2.?她沒有按照慣常的“婚姻人設”套在丈夫身上,她知道錢鐘書不是這塊料,她接受丈夫的弱點,她知道的,是錢鐘書盡力了。
這個什么都不會的“惹禍精”,后來學會為楊絳早餐:沖茶、熱牛奶、煮雞蛋、烤面包,等楊絳起床后一起吃早飯。
這一做,就是一輩子。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漫畫,土豆和西紅柿結婚,合適嗎?聊得來嗎?土豆把自己變成了薯條,西紅柿把自己變成了番茄醬,天作之合了!
婚姻就是這樣,我們都有自己的出廠設置,但婚姻給我們一個機會,可以讓我們更真實更自由地活著。
有人一生追逐幻想,有人愿意在泡滅之后,接納真實的彼此,因為懂得,所以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