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的話:
八月份的時候出了第一次書單?(鏈接好了,大家可以直接點進去看), 十一的時候出了第二次書單,除了這兩次以外,我們還書評過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以及專門推送了一期鮑里斯 · 維昂的小說集。另外還跟大家提過Lens這本雜志,和《西太后:薇薇安 · 維斯特伍德》的傳記。說這些的原因是,自己又不是什么pro,所以當真的看到有朋友發來購買了其中某本書的照片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興奮卻又緊張的。真的感謝你們的信任,真金白銀的掏錢買書,也更督促我自己下一次出書單時的謹慎。盡管知道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我也不想讓別人看完自己推薦的書后隨手一扔,另加一句什么狗屁,分分鐘的被打臉。所以推書單推得并不頻繁,推薦的每一本也真的都是自己讀過的,然后試著找角度、找主題的推送給大家。今天的這幾本書,是我覺得可以一下子被帶入,不需要多么燒腦袋的就可以翻到最后,有時候還會讓你有幾分迫不及待。
讀書是件極為上癮的事情,也是kill time的絕佳幫手。睡不著覺的晚上,或者早上醒來卻還想賴在被窩里的時候,都可以挑一本讀讀。后續應該還會繼續給大家做幾期這個主題的,希望可以溫暖這個冬天~
ps: 下方嚴重劇透
1
首先,我必須表達對保羅·奧斯特的敬仰之情。這是一位在寫作手法和人生哲學上都超高的大師級人物。我從他的《月宮》看起,不算很厚的一本書我卻看了很久,其中的每句話都值得反復推敲。然而就故事本身可讀性來說,或許沒有這本《布魯克林的荒唐事》這么強,這么好入門。
我在尋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去死。有人建議布魯克林。
小說從這里開始寫起。這是一個對人生已經了無生趣的人,決定安靜的迎來自己這可悲又可笑的一生的終結。然而真正的故事卻開始了。在這里,街角處的一家書店里,他遇見了多年不見的外甥湯姆。他們談論著失散的過去的幾十年,在一家經過他篩選、最后每天都光顧的小酒吧里,酒吧里有著能讓他揮霍著最后一點荷爾蒙的女服務員。緊接著,他了解到外甥工作的這家書店的老板,人生經歷豐富,有一個愛他的富裕妻子,和一個讓他身陷囹圄的男友。
有一天,湯姆的外甥女敲開了他們家的門,卻一句話也不說。她從哪里來,她為什么不說話......又有一天,書店的老板興奮地跟他們講起自己曾經的男友再次出現,并且他們要合伙做一樁買賣。然而是真的買賣還是一樁陰謀?我本來是要找一個清靜的地方死去的。結果接二連三發生的事情卻比過往的人生還要精彩,出其不意。
很容易讀下來的一本書,Paul Auster沒有半點難為讀者的意思,反而在用他一貫的想象力逗你笑。在這里,Brooklyn, 什么都有,什么樣的人生都不足為奇。
說是普通人光榮而神秘生活的贊歌,其實讀起來就是小人物的平常卻有趣的生活罷了,然后再有些人有趣的死去。
2?
開篇就很吸引人。父親情婦胸上的一顆痣,小時候初見。如今父母親都已辭世,菊治要怎樣面對這接下來的、父親曾經的兩位情婦,和自己的情愛世界呢?
(太田)夫人是被罪惡感逼得走投無路才自殺的呢?還是被愛窮追而無法控制才尋死的?使夫人尋短見的究竟是愛還是罪?
菊治在故事開始不久后就和自己父親當年的情婦太田夫人上了床。然而這種‘亂倫’并沒有引起我半點的不適,似乎感情的復雜多變,難以參透,感官的享受和道德的約束在川端康成或者說任何一個日本作家筆下都變得容易理解。那是根植于人性深處的猶豫、善變、迷戀、罪惡和嫉妒。
菊治猶豫不決,雖討厭近子卻又做不到立刻將她推出門去,還要一只耳朵聽她念叨,任她擺弄自己的婚事。在文子和雪子之間也猶豫不決,貪戀著文子(和其母親太田夫人)的美/罪,卻也在雪子的純凈中試圖得到救贖......
和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雪國》相比,這篇真的是好讀得不得了。故事情節緊湊,心理描寫細膩卻直接,這也是我不時地用一兩本日本文學來虐自己的原因,它提醒你看故事的同時也別忘了這就是人生。
這本書分《千只鶴》和《波千鳥》兩個部分。故事主要集中在前一個部分,后一個部分主要是文子寫給菊治的信,是《雪國》里最后散落滿天際的銀河,也是飄于天空中零星的波千鳥。徒勞、懦弱能否最后被救贖。川端康成最后沒有給出答案,或許我們都迷失在了這尋找答案似的一次次自我剖析中了。
3?
這是毛姆的一個小長篇,不足五萬字,是我幾年前躺在沙發上看完的。本來只是翻翻看,沒想到卻一動不動地看到了最后。合上書,心里感嘆道:好一個毛姆。這不是我第一次讀毛姆了,卻依舊被他戲虐到。
我所拍案叫絕的文學作品大概兩類:一是作者的描寫功力驚人,二是故事構思驚人。毛姆兼而有之,但描寫功力更為了得。你讀到的每一句都是他的,或是嘲諷,或是嫌棄。毫不留情。
年輕的寡婦瑪麗埋葬了死去的丈夫、清點了家產,在佛羅倫薩居住下來。接下來,毛姆給她安排了三個男人。成熟穩重,已經向瑪麗求婚、馬上要上任孟加拉總督的埃德加;風流倜儻,‘無論一個女人對他懷有怎樣的偏見,只消跟他混上半個鐘頭就可以把她的心融化’了的勞利;還有一個有著新鮮、年輕肉體的潦倒美術家卡爾。在那一夜之間,似乎所有故事都在重新被改寫,你的心也會跟著被提到嗓眼兒。不是瑪麗不理智,只不過是壓抑的身體總要擇時爆發。不是勞利有多愛瑪麗,在埋葬尸體的時候有多冷靜,只不過是有些人愛冒險勝過一切。
寶貝,那就是人生 —— 人生就是冒險。
你會猜到這個小長篇的結局么?讓毛姆來告訴你。從這一本開始,或許你會愛上毛姆,忍不住像割草機一樣橫掃他所有的作品。
4?
這是我讀到的版本。非常薄,后面還有英文部分。和《心是孤獨的獵手》一樣的經典,但更短小精悍。
這是一個可怕的故事。在麥卡勒斯背后是一如既往的永恒的孤獨。它或許并不暴力,也不血腥,有時還略帶溫情,只不過,在故事的最后,艾米利亞把所有的門窗都用木條釘上,與世隔絕,只是在下午某個時候向外看一眼,你會不會也慢慢地開始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有時候,有些東西比死人更讓人絕望與孤獨。
依舊是麥卡勒斯筆下熟悉的小鎮,小鎮里有各式各樣的人。艾米利亞有著男人般健壯的骨骼,她能干且富有。她和本村原本就臭名昭著的壞蛋馬文結婚,婚姻只維系了10天。在馬文又開始做回自己并鋃鐺入獄的時候,鎮上來了個小羅鍋。誰也想不到,艾米利亞收留了他并對他百依百順。幸福的生活過了六年,直至馬文出獄。小羅鍋竟然第一時間、像著了迷一樣的跟著他。艾米利亞最終決定與馬文決斗,小羅鍋卻幫著馬文戰勝了艾米利亞,并將所有的財產洗劫一空。
我已經告訴你了故事的結局和大概的情節,卻始終沒有辦法告訴你這份孤獨的感受。然而依舊是這樣的一句話,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
5?
封面是鮑里斯 · 維昂的小說集,這本書里收錄了維昂的兩部作品:《歲月的泡沫》和《我要在你的墳墓上吐痰》。其實維昂的另一部作品《摘心器》也是同等的精彩,我在之前的推送里有詳細地講述這三部作品,你可以點進去看看。不過這里我要說的是《我要在你的墳墓上吐痰》,它會讓你一旦開始,欲罷不能。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李 · 安德森開車來到這個小鎮。手里握著介紹信,在書店里工作。然而他到底是誰,有著什么樣的故事?維昂只要你跟著他讀下去就好。抽絲剝繭地你會發現這背后巨大的陰謀。他要為死在白人手下的小弟報仇。他一步一步實踐著自己的計劃,最終成功的殺害了兩位白人女子,并在弄死她們之前將自己的八分之一黑人血統及小弟的事情和盤托出。不過維昂似乎還不解氣,所以留下了一個頗為諷刺的結局。
村警還是把他吊了起來,因為他是黑人。褲子里面,他的小腹位置還可恥地隆起了一個小包。
維昂勝在故事的構思,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這把上了膛的手槍會開向哪里。等待你的永遠都是驚愕和隱隱作痛的興奮。
好吧,這一期就寫到這里~總之呢,都是些上手超快的小說,喜歡的話記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