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閱讀《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游記》的時候,會被小說中各具風采、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寶玉的多情,黛玉的敏感與憂郁,曹操的足智多謀,沙和尚的踏實憨厚……所有的這些差異都是人格差異的表現。
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為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格到底是什么?有哪些類型?是什么影響了人格的形成?人格為什么會有差異?下文將為你一一解答。喜歡請分享和點贊喔。
人格是什么
心理學中的定義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獨特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是穩定而統一的心里品質。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代表人格的獨特性;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人格的穩定性;此外人格還有統合性(若不統合,可能出現分裂人格)和功能性。
人格的結構
人格的結構包括三個部分:氣質、性格、自我調控。
氣質:日常所說的脾氣、秉性,是人的天性。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給人們的言行涂上某種色彩。
性格:包括對事情的評價、好惡和趨避等方面。性格是在后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異。
自我調控:包括自我認知(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自我體驗(對自己作積極或消極評價時產生的感受)、自我控制(自我監控、自我激勵、自我教育等)。
人格體現著個體心里差異,有著非常復雜的心里結構,那么研究者是如何描述人格的呢?下面介紹一些人格理論。
人格理論--特質理論
1. 奧爾波特:
人格分為兩類: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
共同特質是在某一社會形態下,大多數人共有的、相同的特質。
個人特質又分為三種:
①首要特質(是一個最典型、有概括性的特質),例:多愁善感就是林妹妹的首要特質。
②中心特質(每個人身上幾個重要的特質),例:林妹妹的中心特質有清高、率真、孤僻、抑郁、敏感等。
③次要特質(是個體身上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在特殊情況下才會表現),例:一個人在外面很粗魯,但在自己母面前很順從。
2. 卡特爾
他提出了人格特質的結構網絡模型,分為四層。
①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
②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
③體質特質和環境特征
④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
3.現代的五因素模型
經過分析,塔佩斯發現了5個相對穩定的因素。在眾多研究者中最終達成共識,形成了五因素模型:
外傾性,宜人性,責任心,神經質,開放性
如今,大五人格已經成為“人格心理學里通用的貨幣”,也是目前對人的基本特質最理想的描述之一。
人格理論--類型理論
1.單一類型理論(蘭克·法利)
提出了T型人格,他們熱衷于追求一切激動人心的事件和刺激。T+人格喜愛漂流、賽車等極限運動,T-人格有暴力、酗酒、吸毒等反社會行為。
2.對立類型理論
①A-B型人格(福利曼和羅斯曼)
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但成就欲高,上進心強,工作投入,做事認真負責,屬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性情不溫不火,舉止穩當,喜歡慢節奏的生活,耐心工作。通常患冠心病的幾率要小于A型人格。
②內-外傾人格(榮格)
外傾: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指向外部客體。表現為:注重外部世界、熱情奔放、當機立斷、獨立自主、有時輕率。
內傾: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指向主體。表現為:自我剖析、做事謹慎、交往面窄、有時適應困難。
③多元類型理論
主要介紹一下運用較廣的氣質類型說。
現代氣質類型學說將氣質分為四種典型的類型:膽汁質(情緒體驗強烈,爆發迅猛,爭強好斗,行動敏捷);多血質(情感豐富,適應力強,缺乏耐心和毅力);粘液質(情緒平穩,考慮問題細致周到,行動遲緩,主動性較差);抑郁質(情緒體驗深刻,多愁善感,思維敏銳,想象力豐富,孤僻離群,自制力強,優柔寡斷)。
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幾種氣質互相混合,兼而有之的。
人格有哪些測驗方法(主要說兩個)
1.自陳量表
自陳量表和我們平常做的心里測試很像,不過這種測試帶有嚴重的主觀傾向,在問題答案設置的時候,只有“是”和“否”,或者只有兩三個選項,并不具有普適性。
2.投射測驗
羅夏克墨漬測驗:通常給被試一張黑白或彩色照片,同時問被試:你看到了什么,這可能是什么東西,或者你想到了什么等。
主題統覺測驗:每次給被試呈現一張圖片,讓他根據自己看到的內容編出一個故事(圖中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圖中的人物在想什么?故事的結局?) 。
投射測驗的優點在于,被試在描述圖片或者編故事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把自己隱藏或壓抑在內心的動機和欲望穿插進來,進而把這些東西“投射”出來。
缺點在于,必須要有非常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對其描述進行分析和解釋,而且這個測驗的評分缺乏客觀標準。這個測驗要個別實測,故要花費大量時間,這點不如自陳法優越。
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1.生物遺傳
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它對人格的作用程度隨人格特質不同而不同,人格的發展是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2.社會文化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環境中,比如居住在何川地帶的孟都古姆族,生活以狩獵為主,男女間有權利和地位之爭,對孩子處罰嚴厲;居住在湖泊地帶的張布里族,女性是這個社會的主體,掌握著經濟實權。
3.家庭環境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們逐漸形成某些人格特質。
4.早期童年經驗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研究發現早期被剝奪母親照顧的孩子,長大以后各方面都會收到影響。兒童早期,父母的忽視和虐待對子女的心理有明顯不良的影響。
5.學校教育
教師對學生人格的發展有指導定向的作用。同伴對學生的人格有巨大的作用,在“自由輕松”的群體中,他們,學會了很多待人接物的團體規范,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棄惡揚善”的作用。
6.自然物理
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空間擁擠程度都會影響人格的形成。比如高溫會使人煩躁不安,對他人采取負面的反應,發生發社會行為。
7.自我調控
具有良好自我調控能力的人,能夠客觀地分析自己,及時覺察反省自己,不斷塑造、完善自己。
看完了關于人格的知識,你知道自己的人格是怎樣形成的嗎?是什么對你的想法和行為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什么讓你成為現在的自己呢?
參考: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我是小冉,一個愛寫字的姑娘。
畢業,心理學專業考研。
愿我們,相見不晚,歡如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