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Spring Aop的源碼,大致流程也差不多看懂了,希望通過寫幾篇源碼解析來更加細致的了解Spring中的Aop,這一篇介紹一下Aop里面的概念以及怎么使用
1.核心概念
- 橫切關注點
對哪些方法進行攔截,攔截后怎么處理,這些關注點稱之為橫切關注點 - 切面(aspect)
類是對物體特征的抽象,切面就是對橫切關注點的抽象 - 連接點(joinpoint)
被攔截到的點,因為Spring只支持方法類型的連接點,所以在Spring中連接點指的就是被攔截到的方法,實際上連接點還可以是字段或者構造器 - 切入點(pointcut)
對連接點進行攔截的定義 - 通知(advice)
所謂通知指的就是指攔截到連接點之后要執行的代碼,通知分為前置、后置、異常、最終、環繞通知五類 - 目標對象
代理的目標對象 - 織入(weave)
將切面應用到目標對象并導致代理對象創建的過程 - 引入(introduction)
在不修改代碼的前提下,引入可以在運行期為類動態地添加一些方法或字段
2.Spring對Aop的支持
Spring中AOP代理由Spring的IOC容器負責生成、管理,其依賴關系也由IOC容器負責管理。因此,AOP代理可以直接使用容器中的其它bean實例作為目標,這種關系可由IOC容器的依賴注入提供。Spring創建代理的規則為:
默認使用Java動態代理來創建AOP代理,這樣就可以為任何接口實例創建代理了
當需要代理的類不是代理接口的時候,Spring會切換為使用CGLIB代理,也可強制使用CGLIB
AOP編程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縱觀AOP編程,程序員只需要參與三個部分:
定義普通業務組件
定義切入點,一個切入點可能橫切多個業務組件
定義增強處理,增強處理就是在AOP框架為普通業務組件織入的處理動作
所以進行AOP編程的關鍵就是定義切入點和定義增強處理,一旦定義了合適的切入點和增強處理,AOP框架將自動生成AOP代理,即:代理對象的方法=增強處理+被代理對象的方法。
3.如何使用Aop
針對Spring Aop常用的幾種使用方式,我寫了幾個demo,git地址為git地址
使用方式為以下幾種
- 聲明式Aop:ProxyFactoryBean
- 編程式Aop:ProxyFactory
- 聲明式Aop基于配置: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
- 聲明式Aop基于配置:Aspect-xml
- 聲明式Aop基于注解:Aspect-Annotation
4.Spring中的Aop
在Spring中對Aop抽象了幾個模型,Advice,PointCut,Advisor,Inteceptor,Invocation
具體關系如下
Advisor分為2種,PointCutAdvisor和IntroductionAdvisor
PointCutAdvisor由Advice和PointCut組成
IntroductionAdvisor用于向類引入其他接口實現,以后單獨介紹,前期以PointCutAdvisor為主
Advisors會根據PointCut的MethodMatcher生成Inteceptor調用鏈
Invocation通過Inteceptor調用鏈執行橫切邏輯,Invocation封裝了實際Aop執行邏輯
所以在上一節中的所有使用方式都是逃不開這幾個模型,對于Aspect模塊來說,主要用到了它的execution表達式的PointCut,用來篩選匹配方法。而傳統的匹配模式一般是正則,方法名等。
接下來我會從上一節的5種Aop使用方式講解源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