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的上篇是讀書心得體會的重新梳理,作為文科生,讀起來理解力上有點費力,因為其中作者所感興趣的點,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廣,經濟、科技、管理等等,只能以導圖的方式進行理解。
以下的思維導圖是上篇,第二部分建立思考模型的內容,作者選擇了《史上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手冊》這本書為拆書內容,對十三個理論進行了解讀和應用,并給出拆書建議。時間緊急重要度模型對分不清工作重點的有好處,’swot分析法對選擇困難癥的是對癥的,波士頓矩陣分析法對進行產品定性的內容,在企業中運用應該比較廣泛。以下是組合矩陣分析法等內容的導圖。
組合矩陣分析的拆書建議是列出想做的事情,然后列出時間成本和能力和目標的圖形。
關于心流模型,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能真的忘記時間。自己自從工作以來,時間多貢獻于工作與家庭生活,已經很少有忘我的這種狀態。這是需要反思的部分。作者說,因為是熱愛這項工作,所以哪怕犧牲睡眠的時間,也能精神百倍地完成工作。這對我而言,是做不到。作者說要了解自己的心流區,了解能力區間,意思好像是在工作中找到心流去,對我而言,是在材料寫作中找到心流區,這對于明天要交稿的我是立馬能找到的。還是不夠勤奮的緣故。自己對于工作領域的文字沒有十分的激情,所以會寫不下去,思維隔閡的現象。
對于后果模型,我覺得自己都是憑著感覺,決定自己的人生規劃,只是掌握著自己能掌握的,沒有冒險精神。沒有嘗試什么新的事物,按部就班。
看了這幾個模型,比較好理解的是影響力模型,可以是環境決定論。小孩在上學以后家里人的影響可能占一部分,還有班上同學的影響以及老師的影響也非常大。馬斯洛需求理論,讓我明白為什么之前我與家人在某些問題上的看法分歧非常大,他們比較現實,而我還處于理想主義。減少錯誤理論,我的理解是,對于錯誤,或者嚴重的問題,雖然有偶然因素,但也有很多必然因素,一個安全事件,肯定會有很多種先兆,只是發現或者沒有發現的區別。在反思的時候,要從根本上找原因。
零秒思考是非常實用的。在應急方面,我存在很大的缺陷,如何解決?文中給出的方法是多寫下了,多問問題。把自己的問題整理出來,形成問題庫。會提問才會解決問題。對于想和寫的重大區別,文中也進行了闡述。的確很有必要。
黑天鵝理論是一種偶然事件對人的影響。偶爾中其實也是必然。就像我們不可能想到天津港會有那么大的爆炸,自己的路是這么走的。其實每個現在都可能是你想不到的將來的一個鋪墊。
關于一以貫之的經濟學理論包括了簡政放權,放了才能讓市場自己選擇,有空間,小孩的培養也是如此,管的太緊,他一定有自由的想法,有放有收才能培養自主意識。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