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內瘺
為什么要選擇動靜脈內瘺?
慢性腎功能衰竭應選擇永久性血管通路,可以采用動靜脈內瘺或血管移植。
動靜脈內瘺的優點:
1.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
2.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機會少。
3.一般內瘺的使用可維持4~5年。
4.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5.易于穿刺。
什么時候做動靜脈內瘺合適?
當評估慢性腎病患者會不可逆轉地進入尿毒癥期,就要對病人進行相關宣教,為將來的血液透析做好準備。理想的自體動靜脈內瘺建立應在開始透析之前6個月,移植血管內瘺則應在透析開始之前6周建立。
選擇哪側肢體做動靜脈內瘺好?
原則: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慣用側,后慣用側;先遠心端后近心端。一般先選擇非優勢上肢,以方便患者日常生活,減少內瘺潛在的損傷,失敗后則可選用優勢上肢。雙上肢自體動靜脈內瘺均失敗后,再選擇移值血管。
動靜脈內瘺術對血管有什么要求?
選擇的靜脈直徑≥2.5mm,且該側肢體近心端深靜脈和中心靜脈無明顯狹窄、明顯血栓或鄰近組織病變。選擇的動脈直徑≥2.0mm,選擇上肢部位時,應避免同側存在心臟起搏器,選擇前臂端端吻合術式,動靜脈內瘺術前可行上肢血管彩超,評估血管情況。
理想的動靜脈內瘺是怎樣的?
第一能提供足夠的血流量(>300ml/L),不至于發生動脈瘤和形成血栓,位置淺表易穿刺、易止血,不影響日常生活和活動,無明顯副作用,可長期使用且安全可靠。
什么樣的情況不能做手術?
四肢近端大靜脈或中心靜脈存在嚴重狹窄、明顯血栓或因鄰近病變影響靜脈回流,患者前臂ALLEN 試驗陽性,禁止行前臂動靜脈內瘺端端吻合。預期患者存活時間短于3 個月,心血管狀態不穩,心力衰竭未控制或低血糖患者,手術部位存在感染,同側鎖骨下靜脈安裝心臟起搏器導管等。
有幾種手術方式?
動靜脈端,端吻合、端側吻合和側側吻合,首選動、靜脈端側吻合。
術后應該怎么處理?
1、抗凝藥使用:如患者存在高凝狀態或血壓較低,且術后無滲血,可給予全身抗凝,如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等,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但要注意個體化。
2、術后滲血:如滲血較少可輕壓止血,壓迫時注意保持血管震顫的存在;如有較多滲血需要打開傷口,尋找出血點并結扎止血。
3、功能檢查:術后靜脈能觸及震顫,聽到血管雜音。術后早期應多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血栓形成,及時處理。
4、適當抬高內瘺手術側肢體,可減輕肢體水腫。
5、每3日換藥1次,10~14 天拆線,注意包扎敷料時不加壓力。
6、注意身體姿勢及袖口松緊,避免內瘺側肢體受壓。
7、術后避免在內瘺側肢體輸液、輸血及抽血化驗。
8、手術側禁止測量血壓,術后2 周內手術側上肢禁止纏止血帶。
9、術后24 小時術側手部可適當做握拳及腕關節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