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還是沒有隨時寫文章的習慣,主要原因還是懶。最近受一位大神的啟發,覺得不管是通過文字,還是視頻的手段,記錄不同時期的自己,然后不停的復盤和修正。
之前堅持弄了幾個月的互聯網觀察日記,發現屬于純粹的苦力活,每天屁顛屁顛的人工收集,后面發現市面上有更好的產品,這個地方推薦下 Readhub 的公眾號,有早報和周報,完美的替代品,我得省下這個時間去做一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
一直想嘗試搞一搞短視頻,還是因為懶,想法和腳本都寫了兩三個了,但一直沒拍,爭取 8 月正兒八經開始錄一錄,保持自己既有輸入也有輸出。
最近從各個群的消息來看,以前本來用來討論產品技術的群,大家都在談論基金和股市,查了下百度指數,百度搜索指數也創了新高,這是牛市來了?
本人老韭菜一枚,斷斷續續入市已經有 6、7年,買過基金、股票、數字貨幣,經歷過 15 年的股票大牛市,短時間資金翻倍,也經歷過 17 年的幣圈牛市,參與 ICO,10 天時間翻 20 倍,但最終還是賠光利潤,本金陷入,翻不了身。
從 7 月開始,持倉的基金收益率逐漸攀升,雖然是個老韭菜,但還是有點忍不住,總想去追高加倉,往往就是這樣操作,把之前的利潤賠光,寫在這里,時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沖動追高,保持自己的節奏。
總結下自己投資基金的一些成長經歷:
(1)瞎買階段:其實早在 14 年左右就開始買入基金,但那時候屬于瞎買,在天天基金上面看哪個之前的排行收益高就買哪個,結果買到了最高點,虧損出局。
(2)初識階段:有意識的開始了解基金類型,知道什么是指數基金、主動基金、行業基金、策略基金等等,從獲取平均的指數基金開始買入,獲取平均性收益。
(3)成長階段:平均性收益已不能滿足當前認知與能力,開始嘗試獲取超過平均收益的組合方式,開始買入行業基金,一些主動基金等等。
最后,推薦大家讀本書吧《指數基金投資指南》,這本書讓我一定程度上從全局角度認識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