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深圳面積太小
由于歷史和行政的原因,深圳的城市面積連兩千平方公里不到。
但是,“深圳奇跡”不會止步于此,深圳正在通過高效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規劃,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的高度繁榮。
正在火熱建設中的深圳前海灣中心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二,北京水資源短缺
北京作為北方第一大城市,有北方城市的通病,人均水資源量僅在一百立方米左右。早些年,北京的部分地區還限水呢。
南水北調,南水進京后,年人均水資源量提高到一百五十立方米左右,但仍遠低于聯合國認定的年人均水資源五百立方米的量。
主要原因:一是北京地處北方,屬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秋季。二是北京人口超兩千多萬,工農業發達,社會經濟發展與供水失調。
但北京正在通向未來科技城的路上,相比解決這個問題不會太難!
第三,蘇州沒有民用機場
蘇州可以說是全國乃至于全世界最牛的地級市,沒有之一。
蘇州在近幾年的經濟總量排名穩穩在前十,超過絕大多數省會城市。它下轄的昆山市,更是連續二十年霸榜全國百強縣市區經濟之首。
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和地域原因,這樣牛的蘇州,竟然還沒建設屬于自己的民用機場。
因此蘇州人去坐飛機,一般去上海的虹橋機場和無錫的碩放機場。不過長三角交通發達,高度同城化,蘇州人坐飛機沒有什么麻煩。
第四,廣州市三級財政。財政收入既需要上繳中央,也需要上繳省里。
雖然廣東是一個經濟大省,但是內部發展并不均衡,廣州和深圳是全國一線大城市,也存在較多偏遠落后的地區,比如梅州、江門和潮州。
廣州是廣東省里的老大哥,為了幫省里的小弟,無私奉獻,出了大功勞。
三級財政體制有助于省財政進行再分配,支持這些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也有人說,三級財政會把廣州經濟拉垮。
第五,上海歷史短
其實說上海歷史短是相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古都,如北京、西安、汴梁、沈陽等城市而言的。其歷史說少也不算少。
上海在古代叫做松江府,長期處于經濟相對落后、人口較少的狀態,唯一有名的是古上海的紡織技術。而上海真正崛起:是在近代1843年上海開埠后成為通商口岸。
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上海的經濟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
第六,南京的硬傷是在省里存在感太低
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六朝古都,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在近代史上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但是他卻不像其他省份的省會城市一樣,能輻射帶動省里其他城市發展。省里有蘇州、無錫、徐州這些兄弟爭斗,省外有上海和杭州虎視眈眈。相比之下,南京有些遜色。
相反,南京由于地理位置關系,卻和隔壁的安徽馬鞍山、滁州、蕪湖等城市玩的你儂我儂的,被人調侃為安徽的省份是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