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作者:曹天云 生物化學和電子工程專業
內容:科普類讀物 之 量子物理發展史
發表時間:2005年
媒體:網絡,多年后整理出書
據說,這本轟動一時,并影響一代青年人的《上帝擲骰子嗎?》,是曹天云上學期間業余寫成,發表在網絡上的。文體類小說,又不是,兼有科學性與文學性,讀起來輕松快樂,有一讀到底的沖動,其中燒腦成分,又使你不得不抬頭愿望,問自己:你真的能明白嗎?
我最初讀此書時,并未來得及注意作者就一頭扎進去出不來了,之后回頭看看,是哪位大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知識結構如此繁雜勾連,觸類旁通。曹天云,這名字像不像一個圍棋高手?是的,太像了,文章的全局把握以及各種理論的闡述,由繁入簡的解說,只能由胸有成竹的高手造就。
我之所以介紹這本書,不只因為它文筆生動、可讀性強,更因為多年前讀它時,感覺到了巨大的震顫,大地與天空的震顫,龐大的未知的微觀世界不亞于宏觀世界神秘莫測,它打開了我這個外行對量子理論(或者量子力學、量子物理等等叫法)的興趣的閥門,一路追蹤它的發展,跟蹤它的每一條新聞,尋找每一本新書,加深了我對一切不確定性的迷戀,對神秘事物的熱戀。
當讀得似懂非懂、抓耳撓腮時,科學家們說那確實也在猜想的云里霧里呢,我便欣然接受這種暈頭轉向的魔力,驅使我義無反顧地跟隨,相信這條路上將有層出不窮的奇跡。
1
《上帝擲骰子嗎?》源于愛因斯坦與玻爾對光的屬性的長期爭論中說的一句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光是粒子,這在早早以前就被牛頓板上釘釘了,然而,有人挑戰這一說法,猜想光是波的屬性。這便引出了跨越世紀的波粒二象性之爭,如一場比武,強手如林,有的打倒了又站起來,有的從此埋沒于時間的海洋。
此書,敘述的歐美科學界的發展史,讓我領教了那個思維活躍、開闊的兩百年,那個年輕時代正是我們最閉關鎖國、垂垂老矣的兩百年。
這部書比較淺顯地、通俗地、故事性極強地介紹了量子物理的開端、發展與困惑。2005年離現在已經過去15年,15年里量子理論又有了很多新發現,從歷史的角度講,并沒有走太遠,并沒有劃時代的進展,全世界的物理、數學、化學、生物等等門類已不能埋頭單一領域的研究,而是互相合作、知識滲透、更加開闊的研究,科學界,并無國界。
曹天云的這本書是一個開端,之后,書的海洋里填滿了關于量子力學的各種書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科普這門有趣的學科,有比曹天云寫得早得多的,也有當年最新的。
2
書中講了很多大科學家的故事,以人物和故事的形式將物理史串講一遍,并引出了哲學高度的思考,這是作者的深刻之處。科學首先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在這個發現的過程里順便發明了許多東西。而這個宇宙的起點與終點的不確定,這個發現的過程就無止境,世界上不可解的問題將永遠困擾著你我,而科學家們也不得不向神去尋求安慰,你那龐大的力量來自何方?
量子理論并不像以往的科學家那樣,一個人提出問題或者猜想,一個人默默解題得出理論,如天才牛頓的萬有引力,如愛因斯坦那樣神奇的大腦給出的相對論,量子不是,是眾多科學家多年共同集思的產物: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假設;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光的波粒二象性;
玻爾的原子結構說;
海森堡和薛定諤的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
狄拉克的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相結合;
還有玻恩、波利等等。
作者用人性的一面將諸位大神級科學家裝點得更加立體好看,性格各異、對科學與生活充滿熱情,愛因斯坦在與玻爾爭論多年之后,將玻爾的名字放在自己前面;薛定諤科學與愛情兩不誤,嘗遍諸多愛情之后的結果竟然是回歸家庭。他們大多為人師表、互相尊重,使得科學家思想活躍、新人輩出。
3
接受這么多,只想說,把科普讀物寫成這樣易懂,作者對量子物理的喜愛可見一斑,理解透了,才能寫得簡單明了。當然至今,量子理論界的好態度好風氣就是:不懂的敢于說不懂,這是新科學的特點。
來說兩個我讀此書印象深刻的實驗吧。一個是探究波粒二象性的雙縫實驗,一個是薛定諤的不確定的貓。至少薛定諤的貓大家都是知道的吧。
第一個,雙縫實驗,探究光的本質。
你說光是粒子,那它有波的干涉,你說光是波,它又有粒子的特征,光子是在論的,于是有了雙縫實驗。
最早1806年,托馬斯-楊為了證明光有波的特征,將一束陽光折射到紙上,紙上有一條縫,通過縫,又射在有平行兩條縫的紙上,通過兩條縫的不是兩條光帶,而是具有波的特性的,波的疊加產生了干涉效果,有明暗的波。
之后,不斷有人在做這個實驗,只是光源不同而已,泰勒的單光子雙縫實驗,費曼的雙電子雙縫實驗,后來的激光實驗,有人說,理解了波粒二象性,會覺得恐怖,那個干涉是自我干涉的波,暗處是疊加消失的部分。
后來我看,還有人做實驗,在兩個縫的位置裝上探測器,探測光子的通過數量,你猜怎么樣,測量發生了疊加坍縮,干涉消失了,剩下兩條光帶。
這就與薛定諤的貓一樣神奇了。
第二個,薛定諤的貓。
這是一個思想實驗,假定,將一只貓關在盒子里,里面有鐳和氰化物。
鐳有衰變的可能,如果鐳產生衰變,就會觸發機關打碎氰化物的瓶子,貓死了。如果鐳始終不衰變,貓就活著。于是鐳就出于衰變與不衰變的疊加態,貓就處于死于活的疊加態。
這只又死又活的貓就叫薛定諤的貓。
只有打開盒子看,才能知道貓的死活,觀測,使實物處于定態,不觀測,它就處于未知態,這是微觀物理學的奇幻之一。那么是上帝在擲骰子嗎?我覺得不是,是我們太慢,總在事件發生后才能感知,慢得無法明白。
4
也不知再聊些什么,也不知是不是太枯燥,不過,量子世界理論里的平行宇宙觀,大概能讓你興奮一下吧?平行宇宙生出了多少科幻電影、小說啊!那都是有根據的喲,不是胡說。
還有,多維度的猜想與探索,量子糾纏的意識論,更難懂的玄理論,M理論,普朗克常量、希格斯玻色子等等,你感興趣,就去翻一翻這些書吧,基本上每一本,都是從量子物理的歷史講開的,作者都是大科學家,我覺得那是他們在向前輩致敬,在向未知的真相致敬。
體會一下堅持四十年的理論被推翻的心情,體會一下人已沉睡多年,他的學術卻被挖掘出來成為新說,科學的魅力是不是就在它神奇的不確定性,如我們感知的這三維空間的無限不確定性,神秘有趣。
上帝的骰子還在翻滾不停,它不停息,發現不止。
從牛頓的微粒,到惠更斯的廣論;
從托馬斯-楊的雙縫實驗,到普朗克的量子假定;
從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到海森堡的不確定說........
是粒是波
是死是活
確定與不確定
是有是無
是夜是晝
存在與不存在
是共生嗎?
是骰子的隨機性?
是宇宙的規律性?
糾纏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