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寄生蟲》, 得奧斯卡獎的韓國電影。
電影前半節奏很快,頗有喜劇的感覺,可是不知不覺間,心就被攥了起來。一次享受,一通電話,一個男人,一個暗門,一場鬧劇。當富人在溫暖閑適的豪宅中吃著家仆做的西式飯菜時,窮人卻為了逃債秘密蝸居在地下室四年多;當富人在為大雨攪亂露營而懊惱時,窮人卻在被洪水漫灌的半地下室欲哭無淚。
“在韓國,有的是住在半地下室或地下室里的人。” 洪水一來,同一條胡同,上面的樓房燈火通明,下面卻擠滿了蟑螂般從地下室涌出的窮人。這就是韓國嗎?這就是那個燈紅酒綠,娛樂至死的韓國嗎?這就是那個無數韓迷心向往之的韓國嗎?我一直都對韓國有著極深的偏見,那是一個政治腐敗的,依附于他國的,常常不要臉的霸占其他國家專利的弱小國家,現在又可以這些里面加一條了。盡管所有中國人都知道,韓國是發達國家,但我們不是。
我想起之前在某視頻網站上看到的一個叫《差館》的紀錄片預告,記錄了廣州火車站派出所的日常。我沒仔細看,那幾分鐘的剪輯卻成了我心里的一塊紀念碑。在派出所,進出的盡是一些衣著不整的中年人,印象里,畫面里多是男人。他們也許是工人,也許是失業了正在尋找出路的人,他們是兒子,是父親,也可能是丈夫,但是他們卻有一個不常見的名字:窮人。他們臉上常掛著笑,卻看不清是怎樣的笑。他們求助。把錢寄回家,忘記留車票錢;身上零錢花光饑腸轆轆買不起一桶泡面。在火車站,鐵軌像許多根麻繩被攥在一起,一條條麻繩上許多節車廂,上了許多人,下了許多人,許多個目的地牽動了許多顆心,有的人隨著麻繩跑了許多里,有的人融入了人群中又走了許多米。有的人走著走著回了家,有的人走著走著頓感迷茫而走進了那座屋子,坐在對面穿著深藍色制服的人微笑著聆聽著他們他鄉遇故知的信賴與身無分文的無助。火車站,中國有很多。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所有人,他們就是中國人。他們中有富人,有普通人,有窮人,一時間,你數不清共有多少,各有多少。
我不知道我的祖國究竟是怎樣的模樣,她有時慈祥,有時也很陌生;我更不知道我身處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面容,有時僅限于五大洲四大洋的輪廓,有時很復雜。十四年,我看見的窮人不多,人們多是掛著笑的。我直至現在,去過的地方不多,也僅限于國內,看見聽見的多是光明的印象。我只能憑空遐想,在中國這近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高山丘陵平原坦蕩之間,也是有陰暗面的,多大多小,是遠是近,我不知道。
治大國若烹小鮮 ,走向富強的道路還很漫長,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一點點去解決。這些年來,我們抗洪,抗災,抗疫,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牽動紅色心臟,每一句真心話也都能感動數億同胞。一聲令下,無數逆行身影筑起安全防線;萬眾一心,億萬物資善款溫暖風雪嚴寒。這就是中國的執行力,中國的凝聚力。對比那個已經陷入財閥控制的韓國,對比日益僵化的日本,對比矛盾尖銳的美國,對比低效花哨的英法,我知道,我們更有力量,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2020年,我和我的祖國共同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