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帆
上一章? 【懸疑推理】奪命追蹤(1)
-02-? 風波又起
連帶著林白的專案組已經連續幾天都在各種檔案資料里埋頭苦干了,陸川帶著幾個人篩選A市所有記錄在案的精神病患者的資料,勉強縮小了范圍,但是符合林白目前提供的信息的人依舊很多,案子依舊沒有進展。而專案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些吃不消了,一個烏青著眼,哈欠連天,會議桌上的煙灰缸也都放慢了煙蒂。
陸川看了看周遭的人,說道:“行了,大家都回去休息一會兒吧,總這么僵著也沒用。”于是會議室的人如蒙特赦,紛紛起身走,倏忽一人闖了進來,說道:“陸隊,嘉和路明瀾小區發生了一起命案。”于是幾個正準備回家休息的人都罵了幾句,但還是繃緊了神經,迅速拿好配槍,其中也包括林白。她起身利落,暗自補充了一句,說道:“如果是同一人連續作案的話,那么此人很是了解人的精神極限。”
明瀾小區是一個很老舊的小區,樓層不高,年久失修,沒有物業管理,監控極不完善。當專案組的人趕到案發地點——明瀾小區二棟一樓時,片區的警察已經包圍了這個地方,案發現場保護較為完好。門是半掩著的,油垢已經侵蝕了門的邊緣,屋內更是陳舊破敗。死者被綁在椅子上,腳下是一灘血,血呈暗紅色,還有一點粘稠狀,兇手還用鮮血畫了在死者的四周畫了一個圈,慌忙畫上去的,并不規則。
法醫還未到,林白先走上前,初步觀察,目測死者年紀不大,應該為三十歲左右的女性。身上沒有明顯創口,腳踝處有一條約兩厘米的傷口,再無其他。林白用谷歌眼鏡拍下了幾張案發現場圖,然后環顧了四周,著重翻了翻死者的衣柜和妝臺。
然后對陸川說道:“目前為止還不能判斷是同一人作案,也許是有人利用之前案子的風頭,故意設計。但如果是連環殺人的話,那么兇手應該為二十歲到二十五歲的年輕女性,且打扮時髦,注重外表修飾。死者應該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否則一般人不會直接失血過多而死。”她神色自若地說完。
陸川望著這個看起來很年輕的女子,問道:“怎么判斷出年輕的?打扮時髦通過什么得出來的呢?”
“死者在被綁之前一定有過和兇手的搏斗,所以頭發蓬亂,同時白襯衫上沾到了漆光唇膏,是紀梵希比較經典的一款“黑絲帶”,死者自己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應該消費不起這樣的。而且我留意了一下她的妝臺,化妝品很少,不用說這幾百一支的口紅。”林白在手機上比對著兩張案發現場的照片,漫不經心地回答著。
法醫得到通知也很快就趕到了。專案組根據鄰居的口供,得知死者名叫葉梓怡,剛剛大學畢業在市三中當老師。她的父母也都在外地,陸川派了兩個人火速趕往,得到的信息與之前的遇害者一樣,葉梓怡剛剛步入社會,也沒有情殺、仇殺的可能。調出葉梓怡近期的聊天記錄也沒有發現什么異常。
尸檢報告得出的結論和林白之前所描述的也相差無幾,死者確實患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所以作案人員應該是熟識死者的。范圍進一步縮小,但由于監控的原因,排查無法繼續。
“陸隊,我覺得兇手應該是同一個人。”此時林白和陸川一前一后地走在體育場的跑道上,林白突然出聲。
陸川頓住了腳步,回頭問道:“有發現?”他下巴滿是青色的胡茬,黑眼圈也很是深重,瘦削了不少。
林白搖了搖頭,說道:“沒有,我只是有種預感,很強烈又很微弱的感覺。您信嗎?”
“我不信,我也不能信,”陸川一字一句地說道,很是斬釘截鐵地說道,“你不能光憑臆測就下定論,如果我們主觀影響了我們也許會對我們的破案帶了很嚴重的影響。”
“好吧,我只是把我的想法提出來。不過我有一點,受害人都是老師,我覺得這是個切入點,也許兇手曾經受到過老師的言語中傷。但是之所以在材料中我沒有做補充。是因為還不能成為必要條件,但是陸隊,希望排查的時候能考慮進去。”林白說道,她絲毫沒有因為陸川的話而有慍色,面部依舊平淡,“還有,你該好好休息。”她補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