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題目叫做《和最好的朋友變成陌生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突然想到很久很久之前的一個朋友,真的是久到都快想不起來了。自我慶幸是一個朋友很多的人,來來去去身邊出現過很多的朋友,如果不是在那么多每一個特殊的時間段有他們的出現,我都不會是現在的我,至少我一定很艱難很艱難的才能度過那個時刻。
初三的時候我轉到了一個新的學校,在那里沒有朋友,只有陌生的同學和不認識我的老師,雖然那個時候我還沒到懂得孤獨的年紀,但是我依舊有作為一個轉校生而存在的各種消極情緒,感覺自己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有淡淡的自卑和憂愁。所幸的是那個時候我的成績還可以,以及一貫喜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所以我在一個月之后的月考中,讓大多數老師記住了我,那個時候才有了淡淡的驕傲感,覺得自己會融入進這個班級的。
一
今天想說的是我在那個學校的第一個同桌,而離我們最近的一次見面是在中考結束后的那個夏天,一個暴雨的下午。悶熱。他在我們熟悉的超市門口等我,然后去他家,我光腳穿著涼鞋在雨中走,踢著路邊的積水,貌似記得心中有些沉重的,大概是因為即將到來的離別,大概是因為我即將要面對的那個讓他不開心的壓抑的家吧。
感覺很是奇怪,我的大多數友誼都和夏天有關,都是在那個悶熱聒噪讓人容易煩躁的季節里,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成為永遠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的時候。
記得后來我們熟絡之后我問他為什么對我那么好,那么關照我,他說因為我轉學進教室的時候對他笑了一下,那一刻他感覺我和這個班里其他的人都不一樣。我想最開始的一個月是我最艱難一個月,如果沒有他,我肯定會各種無所適從,包括各種瑣碎的事情,小到上廁所吃午飯,都有他帶著我。只是有些人真的不大適合學習,大概就如同那時的他和現在的我吧。所以在第一次月考之后,我就換了同桌,而后來,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坐在一起了。可以說整個初三的我都是不快樂的,尤其是在換了同桌之后,每次只有在他進教室或者我遠遠看見他的時候相視一笑,只有那一刻才覺得是開心的,溫暖的。
那個暴雨的午后,我去了他家,他爸媽都不在,屋子里有些悶熱,他的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富有,我們沒有在客廳坐,直接去了他的房間,他打開了空調,關上了陽臺的窗戶。他的房間有個大大的落地窗,能看到我們那兒最大的一條河流,只是當時只能聽到暴雨的聲音,和傾盆大雨。他的床上鋪著涼席,距離他床邊一米左右的地方放著熨斗和和一件衣服,他的書桌是在一進門的位置,和床是相對的。我不知道為什么過了這么多年,我對這些細節居然還可以記得這么清晰,在需要把他名字想很久的情況下,對于這些細節居然可以如此信手拈來。
我坐在他的床上,聽著他說他爸媽的不和,家里只有爭吵,(或者是父母已經離異了,關于這點記不太清了)父母對他的關心也只僅僅局限于金錢上,再無其他的。他說知道自己學習不好,自己也想考好成績,但總覺得自己有點笨,每次的考試成績都不想拿給爸媽看,因為感覺自己很愧疚,而父母最對他的學習也就只是淡淡的問一句,不會多說一句話。最多只是感慨等一下看人誰誰家的娃,或者要不要報個補習班之類的,其他的就再也沒有了。他說他挺羨慕我的,因為我學習挺好的,也沒有像他那樣支離破碎的家庭。我不記得我當時是怎樣回答的,只是深刻的記得當時的感受是很無能為力。他不知道的是,我深知一個家庭的不合給孩子帶來的創傷有多大,我轉學除過爸媽想給我更好的學習環境外,還有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家庭矛盾。所以,在他的傾訴面前我變得如此無能為力,我不知道該說什么,該怎么做。時至今日,我都一直覺得大概除了愛,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治愈或者是減緩家庭陰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而關于愛卻又恰巧是導致這種悲劇發生的源泉。比如說我,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過節,尤其是春節中秋之類的。自從記事以來,平時家里的爭吵都如同家常便飯,而逢年過節時,才是一場戰爭真正的開始,我受夠了每次過年的誠惶誠恐,生怕自己說的一句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后來,尤其是在我讀了很多書之后,我發現,童年有陰影的人太多太多,尤其是我的朋友中,每次當我面對這些他們的痛處,就如同是揭開自己的傷疤一樣。
印象中,他給我講這些事情的時候語氣異常的平靜,沒有情緒到就像是在說一件和自己無關并且不感興趣的事一樣。當時我不懂為什么他可以做到如此沉靜,但后來我慢慢的懂得了,這是一種強大,是一種承受,而這不應該是那個年紀就該有的東西,當還是孩子的時候,他應該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
我始終記得那個暴雨的下午,一個孩子無能為力的說著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不開心。而另一個孩子無能為力的聽著,不知該說些什么,才能夠使他的朋友好受一點,讓自己也好受一點。這就像是兩頭互舔傷口的小獸。這個比喻我是從安妮寶貝的書中學到的,雖然我從沒見過小獸是什么樣的,或者說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小獸,這都不重要,只要他是我心中所想的樣子就好。
關于他的記憶好像也只有這么多了,總覺得一些該記起來的地方變得越來越模糊,有些無關痛癢的反而異常的清晰。
前段時間在做策劃推送專題的時候,想寫朋友,因為感覺中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可是當我真正開始寫的時候,卻是有點慌了,突然對朋友這個詞開始迷茫了起來,到底什么才是朋友,我又該寫誰,以至于后來發現沒有故事可寫,想不起來應該寫誰,那種感覺空落落的。直到這兩天看了這篇文章,像是內心深處的都長滿了雜草的一塊土地被翻新,挖出了很多裝滿記憶的盒子,落滿了灰,但里邊的故事是完好無損的。以至于我讓我想起了很多人,即使只是在初三的時候,就有四個人應該被我認認真真的寫出來,不對,更應該是五個,包括我的閨蜜。無論現在我們是否還聯系,或者對方是否還記得我,我覺得我,我都應該誠懇的回憶一次他們,感謝那些特定的時刻里,陪我走過的人。
在我認真的寫完他之后,我決定去QQ找到初中時加的好友,然后找到他的微信號,明明知道即使加了微信之后除過客套的寒暄一兩句之后,可能再無其他,但總能給感覺這是一種責任,我必須要這么做,曾經那個那么照顧我關照我的人,我現在應該知道他過的好不好
但是從朋友圈看到他的動態,看到他現在生活狀態,也是開心的,知道我曾經的那個好朋友現在過的很好,就足夠了。
大概是三四年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想起了他,于是自己錄成了電臺發給了他,同時還給他發送了一篇自己寫的故事,他說很喜歡,讓我以后多多給他發,我當時也很認真的答應了,之后也就再也沒有過聯系了。不知道人為什么總是這樣,明明知道有些飯一輩子都不會吃,卻還要約;有些事情永遠不會辦到,卻信誓旦旦的冠冕堂皇的答應。其實,后來我慢慢的理解了這種行為,就如同我答應這個好朋友我會多給他發我寫的東西,當時是很認真的答應,也是堅信自己一定會這么做的,只是啊,在后來的長河中,我們都學會了緘默不語,懂得了當到看一定的時間點,有些話不說比說好,假裝不記得比聯絡好。
二
再來說說初三的第二個同桌,他也是和我同一時間段轉學來的,記憶中的他有兩個小小的虎牙,很可愛,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皮膚有點黑,很是清瘦,只不過現在胖了些。近兩年我們差不多保持一年見一次的頻率,說白了也就是過年回去的時候見一面。
初三那會,我和他住的地方很近,所以就一塊上下學。他每天早上都會在我家門外叫我起床,他每天都起很早,而我又喜歡賴床,所以幾乎他每天都得在門外等我很久,我才出門,現在想想自己真得恨該死。后來很多次,當我早上不想起床的時候,我媽就會調侃我說,那誰誰誰在門外叫你起床呢。一般那個時候我都會瞬間清醒,因為我清晰的知道那時那刻他正在南方的一個工廠里上班。工作時間絕對不是八個小時,干的活應該也而不太輕松。
冬天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去路過的一個菜市場吃早點,吃的最多的就是一家米線。上了大學之后,有幾次我特地早起去那個菜市場找那家米線,可是發現攤位早都不在了。雖然已經完全記不起來那是什么味道的,或者到底好不好吃,這些都不重要,難忘的是那些一起吃早點的時候。
我初中那陣開始實施蛋奶工程,有一次我生病沒去學校,放學后,他到我家從包里取出兩個雞蛋,說是特地給我拿的,說他一直捂著,所以還是熱的呢,雖然我那個時候并不喜歡吃雞蛋,但是還是感動到了。以至于后來,即使現在,我媽還時不時的提起這件事,說那個時候,我這個朋友怎樣怎樣好,是多么懂事善良的一個孩子,只可惜要是多上點學就好了。再然后就是問及他現在的工作什么的,我只能搪塞敷衍,首先我不想讓爸媽知道他現在的情況后再去過多的評價,其次我也的確不怎樣清楚,因為聯系真的很少,也而不直達該說些什么。就拿最近的說吧,年前我問他什么時候回來,他給我說了時間,我說好,到時候我去車站接他,但是后來因為那幾天有事所以沒去接他,在他回來之后也一直沒見面,直到臘月底,我們才彼此時間湊巧數去見了一面。當他走到我面前時我遲遲沒有認出他來,他比記憶中的那個人胖了許多,臉上痕跡不該是一個才二十二歲的姑娘該有的,有點疲憊,蒼老還是什么,總是看了我很心痛。他穿的不知道是該叫做幼稚還是太蒼老。雖然我沒有一件叫得上牌子的衣服,也都是在淘寶上買的幾十塊的衣服,最貴的也就幾百塊而已。但是我感到難過的是因為他的身上這個年齡段該有的一點點青春的味道了。這里我想表達的只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沒有其他任何意思。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年寒假,我知道他回來了,我說我要去找他玩,當時爸媽還說不允許我和學習不好的人做朋友,我當時極力爭辯,說他們勢力,思想封建。只是啊,父母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成為了一個很壞很壞的孩子,一個不合格的學生。
而這次也就只見了這一次面而已,后來他約了幾次讓我出去玩,除過的確時間有點不湊巧之外,更多的是我不太想出去,因為那種見面真得很尷尬,說的嚴重點,我覺得是對兩個人的傷害。因為兩個人沒有共同的圈子,沒有交集點,所以很難找到合適的話題聊,而我絕對不提的一定是關于學校的事,我不想讓他有一絲一毫的自卑感。后來,我們有的也只是微信偶爾的客套寒暄,我想要和初三的時候一樣嬉笑聊天,可是,每次在微信的對話框輸入、刪除,再斟酌語言重新輸入,試圖在發送按鈕徘徊很久之后,終于是點了退出,并且刪除。這,就是現如今,我和我曾經好朋友的狀態。
我的第三個同桌也是我初中的最后一個同桌,他是個根正苗紅的好學生,很乖很愛學習,并且學習挺好的。記得那是初中的最后一個夏天,每天中午放學之后,我就會把他叫去我家,吃完飯之后一塊午休再一塊去學校,又或者是中午吃完飯后一塊寫數學題,每每那個時候,我們總是可以為了一道題爭論上個小時,就是為了比較出誰的方法更簡便。大概在當時,對于做數學題真的是滿懷熱愛的,對于學習也是真的發自肺腑的喜歡吧。就像是那個時候兩個小女生之間的感情,吃同一碗飯,擠同一張小床,躲在被窩里說悄悄話,就感覺開心的擁有了全世界。但是到了高中之后即使在同一個學校,見過的面也屈指可數,而見面能說的話也只有尷尬來形容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再后來就和之前的一樣,不出意外的遠離、沒聯系到陌生。
三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我的好哥們了。相對而言,他是除過閨蜜外,聯系最多,感情沒變太多的,唯一一個初中的好朋友了。他高中的時候選擇去了部隊,現如今在西藏守衛邊疆,時不時的給我秀秀西藏的藍天白云,說他今天又徒步了多少公里,翻越了幾座雪山,馬上要進一座大山就要沒信號了諸如此類等到。記得最清楚的是,初三的時候,他有一個多周沒來學校上過課,直到他再次回學校的時候,我才聽說是因為他厭學了,不想參加中考了。而那個時候的我,經歷的不多,對很多事情的認識也不全面,但是我就覺得中考是一定要參加的。大概我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當知心姐姐的潛質吧,哈哈,那天下午放學后我就一路跟著他,一直在苦口婆心的說教,給各種灌輸我的正能量思想,所幸的是,大概是我的雞湯起到了作用,后來我們都順利的考上了高中。我想大概也就是那一次更加奠定了我們的革命友誼,即使后來他去了軍校,我開始學習我的通信工程,但是隔三差五,他總是會給我打電話寒暄寒暄,奇怪的是,我們的聊天很輕松自然,不會感到沒話說或者是尷尬。這就是我初三唯一的一個好哥們,現在在西藏,他說他今年過年應該不回家了。
這就是散落在記憶中的那些人,我曾經的四個好朋友,即使如今幾乎已經陌生到如同兩條地平線。人從熟悉到陌生,真的是一個很明顯的過程,不信你可以打開朋友圈,看看哪些是最開始你可以和他隨意開玩笑把評論區當成聊天對話框的人,漸漸的,變成了只有點贊,再到后來,手指頭在那個小紅心上都要猶豫徘徊良久才會點下去,而現在,你會在那個小紅心的上方停頓很久之后,繼續刷下一條內容了。如果你的微信里有這種情況的存在,那么,你很有可能已經要弄丟這個朋友了。
今天更的這篇文章其實也是在大半年之前寫好的,晚上在整理文檔的時候被翻了出來,恰巧想起今天還躺在我微信對話框里的那些紅色的數字。忽然覺得應該把這篇文章更出來,我想說的是,我沒有刻意不回誰的消息,如果我真的沒有回,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懶。真的,在很多時候我不回消息就是因為懶。自從我到了新疆之后,我覺得自己喜歡享受一種遠離網絡的感覺,所以我一般會特地花一個晚上,把一段時間內的所有消息認真的回一遍,也會在對方睡著了之后,將最近發生的事情娓娓講述一遍,因為在很多時候我發覺自己已經不善于去和別人對話了,只想當一個單一的角色,比如,傾聽者,亦或是傾訴者。記得我剛來這邊沒多久的時候,妍妍質問我,他是不是和我失聯了,我說,不是他和我失聯了,而是我和世界失聯了。真的就是這樣,是我想和世界失聯一段時間的,現如今我真的是已經習慣,用一個特定的時間來認真的回復消息,我沒有及時的回復微信,并不代表我們關系淡了,我不回消息也并不代表我過的不好或者是出了什么事,可能真的只是單純的因為的懶而已。哈哈,我想說的是,你們的每一天朋友圈我都有看,在默默的關心著你們的喜怒哀樂。男朋友來來去去,但好朋友是永遠。就像七月與安生(上次流著幾斤淚寫完的,說再也不在文章中提的)好吧,那就像好妹妹一樣吧,哈哈,愿我們永遠都是自在如風的少年。
像你這樣的溫柔,幸好沒錯過。
微信公眾號:嗨王小徐(schdsy)就可以找到我了。里邊有更多故事,全部原創,希望你可以從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卻又愿你能夠比他們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