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日歷上不斷變換的數字,我知道,2017終于要來了。
手機微信里滿屏都是大家的新年問候和新年動態,而此刻,我只想靜靜一個人,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這一年。
2016年,我完成了“人生大事”,生活軌跡也大致固定下來。
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結婚成家是離我很遙遠的事情,可轉眼兩三年,我也穿上婚紗嫁作他人。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時不我待,我仍然在這樣的感受中,成為了小孩眼中的大人。所幸攜手的人中意而歡喜,倒也不覺得遺憾。
時光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午夜夢回的某一瞬,總是驚覺逝水年華、時光如箭。而我身邊的同學,也不再是以前單一的角色,她們也陸續成為男人的妻子、婆婆的兒媳婦、孩子的母親。同為女性,誰說我們的人生不是大致相似呢?那些必須經歷的事件、那些深有所感的情緒觸動……每每在談起生活的種種,總覺得十分有共鳴。
或許,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2016年,我辭去了加班嚴重,個人時間少得可憐的編輯工作。
這個一開始我想進去的公司、從事的行業,在我接觸體驗后,終于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知道自己喜歡編輯的工作,它的工作模式也很適合我的特質,但最終決定離開除了其他外在因素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少得可憐的假期和可自由支配時間,二是不能作為一個長期而固定的工作來干。我無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無法長期忍受工作即是生活的人生模式。我無法接受年輕的身體不斷透支。
于是,我撤退了。
誠然,就如大家知道的一樣,每一份工作都不會完美的讓你無可挑剔。每個單位,每份工作,都有它自身的氛圍、環境,總有些地方讓你去忍受,讓你去體會體制中的這種那番,而我們除了自我平衡外,知道什么時段做什么事,知道自己看重工作的哪些方面,其實也很重要。比如:孑然一身時的拼命賺錢、努力工作,有了家庭后的工作清閑、兼顧生活,有了工作經驗之后的實現夢想……我們都是人生的旅人,在擁擠的人流中不斷轉換身份、變換角色,以期在全力進發的人生之路上,寵辱不驚,尋得自我的節奏。
2016年,我換了生活地點,離開了生活了二十五年的陜西。
這種轉變在一開始,并沒有想象的那般美好。那八月份持續兩周四十幾度的高溫,那突變的陰沉刮風的天氣,那寒潮來襲的初冬……每一幕都歷歷在目,仿佛還在昨天,我努力適應著這里的天氣,堆滿一臉笑容的面對那些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也在很多一個人的夜晚,獨自消化心中壓抑的情緒、體會異地一人的恐懼、突然抑制不住的嚎啕大哭。所幸一些都過來了,春夏秋冬差一春,應該比較好對付吧。
對城市的好壞,我屬于鈍感的人,除了旅行去過的青島和大理,除了生活了四年氣候宜人的漢中,其他再也無感。從沒想過自己最終會在此落地,從沒想到我離家這里遠,然而因緣際會,我還是身處這個城市,過生活、看風景、感人生。
2016年,我深刻體會了衰老、友誼、焦慮、堅持這幾個詞。
這一年,我從一顆不起眼的雀斑里,體會到身體的衰老。它出現在我干凈的臉上,顴骨的部位,照著鏡子的我第一次感受到身體變化帶給我的沮喪,就那么突然的心里一沉,來的毫無防備。
這一年,我明白“屬于我的友誼,總會一直在的”。人們說愛情要兩情相悅,我覺得友情也相差無幾,良好而長久的友誼,需要彼此的認定、看重,需要彼此都深知維護、付出的必不可少。身在異地的我,也更加體會到朋友的重要。
這一年,我體會到史無前例的內心焦慮。這種焦慮首先源于工作的不穩定性。畢業兩年的我,還在一堆無固定保障的工作中遨游,這種看不到希望的沒有出路讓我萬分焦慮。我仿佛能想到5年后的我,一事無成的我,可憐的只剩下帶孩子的我……我不想未來的生活以這樣的情景浮現。可是,想要的一切還是得一步一步來。因為,慢慢來,才比較快。
這一年,我終于將寫作這件事情付諸行動。我終于有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更新頻率不高、閱讀量很少,所幸已經起步,那么就有希望。我體會了堅持付諸行動的不易,體會到無人閱讀的泄氣,體會到才思枯竭的灰心……可一想到我才剛剛開始,一想到我還沒堅持10000小時,便不覺得失敗,相反,只能說明還不優秀。
這一年像以往的其他年份一樣,一不留神便倏然而逝了,你所有的得到與失去,也在新年伊始畫上了句號。最后想說:2017,建立目標,還需擼起袖子好好干。收獲與教訓,來年回頭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