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撿起來... 會放更多設計相關的東西,求討論求拍磚呀。
閱讀
?Find X 這種激進的產品 ,與 iphone 的區別。鏈接
非常贊同文章里面講的觀點,打磨完整、極富細節的產品才經得起日常的使用。大致內容: Find X 雖然整個全面屏的形態比較完整,但是在很多基礎的交互上,并沒有像 iPhone 里面做的那么完善(當然 iPhone 也不完美)。具體的比如說:全面屏下鍵盤高度、底部導航的高度、Tapic Engine 手感、怕升降結構壞的不安全感等等。
消費升級下的體驗設計升級。講了一些用戶習慣與設計趨勢的轉變。? 鏈接
紐約時報關于銀行收益率變化的可視化圖表?鏈接 。
3D 的數據可視化目前比較多見的是大屏和 LBS 相關的數據。這個圖表,y軸是銀行收益率、x軸是借款周期、z軸是年份。和 3D 趨勢圖比較契合的是指標都與時間相關適合用曲線、x與z軸表達了同一個數據。同時用顏色深淺強化了收益率的高低。
工作總結
運營使用的管理后臺改版:
背景:用戶端增加一個功能模塊(一個列表+詳情頁),在運營后臺里面需要增加的可能是10個導航20個頁面,這個平臺18年一年總共增加了60個二級導航,每個導航可能有幾個不同的頁面。用戶的使用便產生了問題,難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記不住功能所在地模板、不理解各個功能之間的關系。
需求:產品的優化方向中,比較有趣的是網站結構的優化,現在導航總共有20個一級導航,80個二級導航。產品的做法是,把20個一級導航按照用戶日常工作流歸類,網站層級變成了三級。
設計上的處理:原先一級、二級都在左側。現在需要增加新的一級導航。
優化方案1:一級在頂部,二級+三級在左側。同時為了用戶能夠快速定位到想要的功能,增加了一個全局檢索和類目導航。
方案2:在左側增加一列一級導航欄。優點是,導航區域集中在左側,但這樣會壓縮橫向空間。且左邊的模塊會比較復雜。
最終方案下周確定。
工作之外
聽了一個關于圖表的分享。內容是從數據類型來推演數據可視化時,數據與圖表的對應關系。用研把前面定義圖表的事情做了,那么設計師的關注點會更細節:配色;圖表組件的結構;寬度;數據多的時候如何展現字段等等。并不是說基礎的組件都沒有故事可講了。
這個月給自己的課題,將自己的做的事情,做一次系統化的梳理。將設計的內容,從業務里面抽象出來,講清楚自己在設計上做的事情,框架:
1.從事什么領域的設計:目前做的產品,偏向于電商營銷場景下的企業級工具和后臺,后續按照這兩種類型梳理一下具體的內容。
2.我對這個領域的認知:平臺的商業策略是什么;與其他 B 端領域的產品的差異性;用戶的差異性;
3.設計策略:在以上背景下,設計上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差異性是什么。對應的,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方法、流程和設計原則。實用-易用-高效-情感化。
4.設計細節:具體解決的問題的案例與設計。
時間花銷
為了解決自己拖延、時間觀點不強的問題,手動記錄自己每天的時間花銷。
生活:早睡早起達成4天;工作日戒咖啡3天。
工作:這周項目比較多,但完全沒有拖延。只是,項目多的情況下,功能邏輯在設計稿里面偷懶了,反而增加了溝通成本。無論多小的需求、多不重要的項目,都要對自己有嚴格要求。不然在項目比較少的情況下,這樣只會慢慢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