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數據”是數據思維課的第一大部分,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拆解:
? ? (1)轉行:如何培養數據敏感度
? ? (2)背景:為什么孤獨的數據沒有意義
? ? (3)推理:怎么發現數據隱藏的信息
? ? (4)差異:為什么同樣的數據感受不一樣
? ? (5)估算:為什么要敢于不精確
? ? (6)映射:數據究竟是什么?
===================================================================================================================================================
(1)轉行:如何培養數據敏感度?
????????如何通過練習提高自己對數據的敏感度呢?三個方法:
????????????????① 量轉型。思考、談論和使用一個東西時,有意識地把過去定性的方式轉變為定量的方式。
? ? ? ? ? ? ? ? ② 量定義。如果一個事物的性質是用某一方面的量來定義的,就搞清楚它具體是怎么定義的。
? ? ? ? ? ? ? ? ③ 對應值。在量定義的基礎上,為事物確定一個明確的量的標準。
(2)背景:為什么孤獨的數據沒有意義?
? ??????????????① 背景不同,數據代表的意義就不同。只有確定了數據的背景,才能準確理解數據的意義。
? ? ? ? ? ? ????② 掌握數據的背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什么信息呢?第一,理解事物的屬性;第二,理解事物的相對情況;第三,理解當事人的意圖。
(3)推理:怎么發現數據隱藏的信息?
? ??????????單一的一個數據包含的信息也不是那么少,我們需要把隱含的信息挖掘出來。三個方法:
????????????????① 數學推斷。先利用數學知識做出假設,然后進行推斷。
? ? ? ? ? ? ? ? ② 邏輯推理。從各個領域的規則和限制條件出發,進行合理化推測。
? ? ? ? ? ? ? ? ③ 切換視角。在不同的視角、關系下觀察數據,數據就會發出不同的隱含信息。
(4)差異:為什么同樣的數據感受不一樣?
? ??????????????① 如果從人這一端來看,人的生物性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會導致我們在面對同樣的數據時,產生不同的感覺、解釋和觀點。
????????????????② 人與人的差異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生理傾向差異、文化屬性差異、價值立場差異。
????????????????③ 由于人自身的差異而導致對數據感知的差異,既是正常的,也是要警惕的。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特點當成全人類的特點,大家對數據的感知可能真的不太一樣。
(5)估算:為什么要敢于不精確?
? ??????????????① 對數據精度的過分迷戀是一件要警惕的事情。根據目標確定需要什么精度的數據,才是好的數據思維。
????????????????② 估算能讓我們在知道很少信息的情況下得出相對靠譜的數據。估算時要做到兩點——敢于不精確,但不能太離譜。
????????????????③ “二八法則”和“1%法則”是兩個非常好用的估算技巧。
(6)映射:數據究竟是什么?
? ?????????對于“數據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① 數據是對現實世界實體的映射,是在某種方法之下對實體的數字化表達。
????????????????② 數據需要元數據來說明、描寫和記錄它的關鍵特征。
????????????????③ 不要把數據容器和數據本身混淆,也不要以為數據自動蘊含信息。數據中蘊含什么信息,需要有數據思維的人專門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