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蘇彥愷
學號:14020150008
轉載自:戰略前沿技術
【嵌牛導讀】:空中(天)力量的產生與發展,改變了人類戰爭數千年的傳統面貌,包括戰爭的形態、戰爭的方式、戰爭的規則以及戰爭的理論等各個方面,而且這種影響至今還沒有要停止下來的跡象,因此注重研究和發展空中(天)力量,是這個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嵌牛鼻子】:空天技術;戰爭;信息化;高超聲速武器
【嵌牛提問】:空天技術的發展對未來戰爭有怎樣的導向作用?
【嵌牛正文】:
一、冷戰結束以來的戰爭實踐及啟示
冷戰結束后的第一場戰爭,是海灣戰爭,它標志著信息化戰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以后又經歷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及利比亞與敘利亞沖突等,雖然每一場戰爭的打法都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空中(天)戰場、空中(天)力量和空中(天)優勢的主導地位,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形成了多空間戰場結構。自20世紀70年代越戰結束以來,由于空中(天)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武器的作用距離從幾十千米到數百千米,甚至達到了數千乃至上萬千米,戰場的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因為超遠視距的打擊距離,使得傳統的接觸式交戰模式演變為分離式交戰模式,交戰空間因此一分為二,并與非交戰空間相互交織。在這一背景下,任何一場交戰至少都有兩個以上的交戰空間,當只存在一個交戰空間時,戰爭的勝負就已經決定。
二是戰爭發展為全域交戰態勢。傳統戰爭是線式交戰,有明顯的前方、后方或戰區、非戰區之分,戰場通常是以某一戰線或某一區域為中心,而未來的信息化戰爭,由于戰場空間廣闊,甚至是跨地區或跨洲際交戰,戰場一定是以一系列的戰略目標為中心,尤其是那些支撐戰場空間穩定、決定戰爭勝負的戰略目標,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戰略目標的分布(地面、海面、空中、太空)決定了戰場的范圍。因此,信息化戰爭一定是以對手整個國家的戰略目標為對象,即全域交戰,這是未來戰爭的一個重要特征。
三是政治因素滲入戰爭的全過程。與傳統戰爭不同的是,未來戰爭將是以對手的全部領土、領海、領空乃至于太空為戰場空間,戰場空間廣闊,會呈現出全面的、全方位的對抗局面,戰爭將涉及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個領域,以至于所有的平民、家庭以及社會機構都將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戰爭。因此,戰爭的對象不僅是對方的軍隊,而是包含對方軍隊在內的整個國家。這就是說,與傳統戰爭相比,未來戰爭不僅在戰略上需要考慮政治影響,戰役、戰術行動也要考慮與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需要在每一個環節上確保軍事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獲取政治效益。
四是戰爭理論的基礎正在發生徹底改變。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超遠視距的攻擊方式成為戰爭中的常態,絕對化的“搏斗”結構消失了,各作戰單元的交戰對象具有了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因為一方所選擇的打擊目標,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正是打擊己方的作戰單元,直接的交戰對手消失了,因此對任何一方而言,戰爭不再是一對一“搏斗”的擴大,而是有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哪一方的“打擊與摧毀”效率越高,哪一方就會主宰戰場、贏得戰爭,因此“打擊與摧毀”將成為戰爭的基本概念,這與傳統戰爭的“搏斗”理念完全不同。
二、空中(天)力量為戰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
(一)推動著戰爭方式的變革
一是催生出了非線性作戰的理念。標志著傳統的線性作戰理論成為了歷史,作戰行動不再是圍繞著“戰線”開始和進行,戰場也沒有了前后方明顯的界線。
二是催生出了快速決定性作戰的理念。標志著著傳統的戰爭模式成為了歷史,戰爭不再遵循由外圍到核心、由前沿到縱深、由低價值目標到高價值目標、再由軍事到政治的過程,而是正好相反,戰爭將從攻擊敵方的核心目標開始。
三是催生出了行動中心戰的理念。這是前兩個概念的進一步發展,標志著以計劃為中心的傳統作戰模式成為了歷史,并行作戰、實時作戰取代了計劃背景下的順序作戰模式。
四是催生出了網絡中心戰的理念。標志著傳統戰爭時代的終結,體系集成對抗取代了平臺集合對抗。它的基本含義是,利用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系統組成的信息網,將分布在陸、海、空、天的各種偵察探測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打擊武器系統有機結合,形成統一、高效的作戰體系,通過信息優勢達成決策優勢和行動優勢,能夠實現戰場態勢共享、行動協調同步、作戰行動實時和作戰效能極大提高的目的,其實質就是追求“發現即摧毀”的戰場態勢。
(二)顛覆了傳統戰爭的時空關系
在信息化戰爭時代,有限的時間對應著廣闊的戰場空間,這與傳統戰爭曠日持久對應著有限的戰場空間相反,時間成為影響戰略戰術的敏感因素,戰場效率則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特別是爭奪信息優勢、決策優勢和行動優勢是戰爭雙方對抗的焦點。因此,以快吃慢,時間決定空間,將是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基本特征。
(三)塑造了目標理論在戰爭理論中的主導地位
在信息化戰爭中,目標或目標系統是戰場上最重要的作戰要素和作戰研究的主要對象,它們決定著戰場、戰場關系、戰場行動和戰場指揮的基本內容,而傳統戰爭中非常重要的地理因素、社會環境以及集結、部署、行動路線等一切傳統的戰場要素則統統退居到了較次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目標或目標系統,就成為信息化戰爭理論最重要的內容。
三、應對未來戰爭必須重視的戰略性問題
(一)來自空天的威脅非常嚴峻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戰爭將與傳統戰爭完全不同,甚至也不會是伊拉克戰爭的翻版,尤其是與強敵作戰,作戰樣式,將過去主要由飛機投擲精確制導彈藥的單一模式,向由衛星制導的天、空、地(海)復合攻擊模式轉變,能夠實施更大范圍的定點摧毀。這種作戰樣式,準備時間短、突然性極大、來襲方向難以確定,是進攻一方最可能優先運用的作戰手段,因而一旦發生戰爭,空中(天)威脅將是全局性的,防空、防天、反導將成為我們最先面對的戰場,具有決定國家命運的重大影響。
(二)實現空天一體與攻防兼備是時代要求
1957年,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從此把人類軍事競爭的腳步帶上了太空。1958年,美國空軍前參謀長懷特上將提出了“航空航天”(aerospace)的概念,并把它寫入了1959年12月出版的《美國空軍基本概念》(AFM1-2),同時將“航空力量”(air power)一詞修改為“航空航天力量”(aerospace power),首次把太空視為美國空軍的作戰環境,由此確立了航空兵、戰略導彈與軍事航天三位一體的軍事力量體系。
1962年,蘇聯也提出必須研究利用宇宙空間和宇宙飛行器來鞏固社會主義國防的思想,并在1964年建立了導彈空間防御部隊。此后,俄軍在這個問題上的戰略選擇經歷了多次變化,其中兩次把航天力量合并到戰略火箭軍,直到經歷了航天兵和戰略防御部隊的探索之后,于2015年8月1日成立了空天軍,最終也是通過體制上的安排實現了空中(天)力量的統一。
(三)未來戰爭基本的戰略戰術是“重點打擊”
重點打擊是未來戰爭中戰略運用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戰略活動的全過程,它注重超視距攻擊、防區外發射、精確制導攻擊、全球打擊、定點摧毀等戰術的運用,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作戰理念,如大范圍區域攻擊、全向打擊、高超音速快速作戰、戰略性戰術突襲等,戰爭不再是由外圍向核心、由前緣向縱深、由低價值目標到高價值目標,最后再由軍事到政治的過程,而是相反,戰爭從攻擊敵方的核心目標開始,通過攻擊一個或一系列戰略目標去達成戰爭目的,因此戰爭的節奏會越來越快,持續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這使得戰略指導將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