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寫到以為英國母親一周里的育兒經驗,我也打算試試,我們常說要讓孩子早早學會獨立,但多少父母在現實操作中打了折扣,總是以管代教。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為昨天我身體有些不舒服,想想剛好也可以放手一次,隨他們心意。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實我也是有些不放心,想讓他們自己買早點的想法,可是這個過程必須得有的,我就狠狠心。
面目全非的廚房讓我差點發狂
一切都很順利,全家人按照平常的作息進行著一切:孩子們起床,打掃完他們的房間,洗漱,接著做早餐,大寶煎了火腿雞蛋,每人一份,外加牛奶一杯,還有面包,可是廚房火腿皮,蛋殼,案板上也有,地上也有,我看了一眼有些生氣,但忍住了,不是只有一天嗎,我堅持忍耐下。
突然,我的大女兒問我,她能否坐在電腦前吃早餐。換作以前,我會二話不說,直接拒絕——因為我電腦在前面放著,有時有顧客,再說他們肯定會給我撒到上面,顧客看見了不禮貌不過這次,我收起了這些道理,輕描淡寫地說“去吧”。
話音未落,我就看到二寶、小寶,猛抬起頭,搶著說:“我們能一起去前面吃嗎?”我只得咬緊牙關:“可以,但別完了衛生弄好。”他們咯咯笑道:“我們會的。”
當地面上散布著碎屑的時候,我學著冷眼旁觀。這時,二寶進來,問他是否能把椒鹽換成白糖嗎?
“可以。”我說,口氣一樣輕描淡寫。
“什么?”二寶表示懷疑,忍不住又問:“真的可以嗎?”
我又點點頭。當然可以。每個人的午餐里放不放青菜?沒有問題。穿著拖鞋服裝去玩?可以。我們晚上回家后能做一頓我們喜歡吃的嗎?行。
這讓所有孩子注意到了變化正在發生,二兒子還不禁問道,“為什么你開始對我們這么好?”
晚上,當他們從小姨家回來,我按照承諾帶孩子們一起做晚飯
女兒在她的裙兜上砸開一個雞蛋,這讓幾個孩子都笑了起來。我試著不和他們一樣咯咯地笑,但這種嘗試卻更讓我意識到,我實際上也和孩子們一樣開心。要是以前,我想我會直接命令他們把廚房打掃干凈,但是現在我沒這樣做,這反而讓我快樂。
“我們能吃小姨買的零食嗎?”
“可以,但你可能覺得不是你們理想的零食。”
“我們能吃把零食全部吃完嗎?”
“可以。”
“哇,太棒了!”
得到允許后,孩子們吃了一包又一包,但我會提醒他們適可而止。沒過十分鐘,孩子就跑過來說,“媽媽,我覺得不舒服。”
我看看捂著肚子的孩子,再看看面目全非的廚房,按捺住自己快發狂的心情,只說,“我確實警告過你,但是你堅持要吃。”
孩子們都點著頭。可從這件事上,他們能學會控制自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