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成長中的美妙》中提到在描述孤獨時我有感而發說了這么一句:“成長是條不歸路”,回想這些年的種種經歷,帶著如隔世的恍惚感,有了從容、灑脫后再說這話,其間自有真實情緒。
不歸路在約定俗成的認知中隱含著某種悲壯,似乎跟美妙相去甚遠,而成長卻是條攀爬之路,當披荊斬棘爬高一絲、見識到更壯闊的美景,哪里還會甘心回到從前,爬的更高、看的更遠,這就是成長!
成長是最直白的說法,與之相同的還有帶有濃重宗教色彩的“修行”“修煉”等,本質相同,就有逆天性而行的一往無回之氣,步步艱辛、步步阻滯,而且還不一定有如愿以償的結果,可我們依然會咬緊牙關前行,因為每一寸的進步都伴隨著千鈞的歡喜,是的,你會愛上那個不斷變好的自己,越來越愛,不可自拔,這,就是“不歸路”的深層原因。
但凡被我不甚優美、且如流水賬式內容吸引的同道內心都有一團烈火,渴望燃燒,渴望活出盡情綻放的自己,我全知道,也感受的到,你們就是我愿意以最平實、最真誠的文字寫出自己經歷的意義所在啊,因為性格、環境、背景等等客觀因素的不同,還沒來得及完全點燃胸中的渴望,我就是要讓你們看到,一個曾經矮矬窮的笨貨,都可以用踏實的努力活出希望,而你們又憑什么不可以?!怎么能夠不可以?!
現實中會有諸多顧慮,開始行動后會有無數的困難,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真實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比想象的多百倍!
我朋友中九成都是每天精進12-16小時的生活方式,絕大多數都是草根,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不需只為稻粱謀,他們有情懷、有夢想,最最關鍵的是,有選擇的機會。
可光是每天十幾個小時精進的生活方式就很難達成呀,因為修煉都是逆天性的,僅憑意志力是絕對無法做到的,要有更加崇高的信念力量加持,還要有不間斷的刻意練習。
就說這第一關,有的人天生精力充沛又有屬于自己的信念,自然容易,而大多資質普通或是像我一樣底子還差的人,需要掌握營養健康知識,還要經過不停的錘煉摸索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結構、鍛煉方式,人跟人就是不一樣,絕對沒有一套方法適用于所有人這回事,有的人可以喝酒,像我就酒精過敏;有的人可以抽煙,有的人光聞就頭暈;有的人乳糖耐受,有的人適合吃肉,有的人適合吃素,有的人適應有氧,有的人適合器械,有的人適合跑步,有的人適合瑜伽,個體差異極大,這都是受基因決定的,因人而異(這也是我目前偏向中醫的根本原因,我認為一種配方治萬人的方法根本就是錯的,中醫未來的方向得跟基因科學結合發展),得通過不間斷的練習找到自己的節奏,到底在生理上適不適合十幾個小時精進的生活方式,這是冷冰冰的客觀事實,跟意志力或是精神無關。
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之后,飲食、起居、鍛煉以及對自身的覺知都是可持續很重要的因素,關鍵在持續上,能不能持續輸入自身所需營養,能不能持續做有益于自身的鍛煉,事實上找準自己節奏的過程大多都能養成適合自己的生理習慣,這時候才算過了第一關,才剛剛有了資格面對那些想象當中的困難,不過所有的困難本質都是把控自身上,如果身體足夠健康,精神足夠健旺,接下來要立足于把控大腦,方法有很多,就不再贅述。
當身體、精神、大腦可以達成相對平衡時,就會發現人生就像游戲,需要過無數的關卡,而這些關卡的挑戰才讓人生多姿多彩,這個時候,會沉迷于挑戰的樂趣,而不斷的挑戰就會讓你與眾不同。
這就是勇猛精進的大致過程,功夫在詩外,很多人無法寸進的原因就在于舍本逐末、努力錯了方向,應該把所有的時間精力用在了解、把控自身上,若是對自己足夠了解、把控力度足夠大,外在困難都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的饋贈,只會興奮,不足勞心。
從現在開始,做的每件事都要讓自己變的更好,知行合一,挑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