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海張女士發了條微博,講述她點外賣因服務不滿意,打了差評后,被外賣員恐嚇的事。這事持續發酵,爭論不斷,上了熱榜。
事大體是這樣的。因張女士一直在通話中,“餓了么”的外賣員聯系不上她,便點了“送達”,去了別處。張女士聯系他后被告知“明天再送。”一氣之下,就點了差評。
第二天,外賣員“砸門并大聲辱罵”,揚言“不取消就弄死你!”還索要了被平臺罰去的200元。事后,張女士投訴至平臺,平臺只答應給100元優惠券。張女士又選擇報警,外賣員被拘留10天。因怕被報復,獨居的張女士準備搬家。
這是張女士的一面之詞,至今未見當事外賣員的說辭。
網友評論兩邊倒:人家不是沒送,而是聯系不上她,等久了會讓別的單超時,她有錯在先,給差評過分。
因服務不滿意,有權給差評,還辱罵恐嚇,太過分,該拘。
事怕深究,一究能看出很多事來。
整件事由三方參與:張女士、外賣員、平臺。我們不妨再捋一遍事情的過程,從中發現些問題。
問題一:張女士究竟打了多長時間的電話?
問題二:“明天再給你送”,外賣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答復?
問題三:誰賺了?誰賠了?
張女士挨了罵、受了恐嚇、賠了200元,擔心遭報復,還準備搬家。無疑受害最大,所以她喊冤。
外賣員被平臺罰了200,又索回200元,看似沒有經濟損失,但是,被拘留10天,不僅有了案底,有了人生污點,而且誤工費也不是小數,受到的傷害要比張女士還重。
平臺得到了外賣員的200元罰款,給了張女士100元的優惠券(不知道收沒收)。不僅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從中獲利了。
看到這里,對于張女士和外賣員之間的是非曲直,你還想再過多地評議嗎?再評,有沒有跑偏的感覺?
就連張女士被采訪時都說“他可能被平臺壓抑的太久了,才發那么大火,我和他都是受害者。”
是啊!最該受到譴責的是平臺。
這就好比老板手下的兩個部門,員工之間發生了矛盾,老板不分青紅皂白,也沒有其他處理措施,只是罰款。罰了一方200元,拿出100元給另一方,而且還要分期付在每月的工資里。
兩個可憐的員工除了背地后罵聲“TMD”,就剩跳槽啦,可即便跳槽又能怎樣?
可我們呢?我們這些不受那黑心老板統治的、廣大的群眾,難道就只有圍觀和談笑可為嗎?
不!該說幾句就得說幾句。至于人家聽不聽、聽不聽得進去,那是另一回事,起碼此時自己的氣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