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下降,上半期還好好的,怎么會突然下降,我內心無比緊張,我們家個個眼睛好好的,怎么會視力下降。
事情歸事情,該面對還是得面對,于是馬上去醫院檢查。走進眼科醫院,我驚呆了,滿滿的人,長長的隊。諾大的大廳,中間竟然沒手空隙…
醫生的桌前被圍得水泄不通,檢查多得十幾項,一個一個排下去這個上午就沒了。終于等到結果做完,只得下午再找醫生了…
你家已經有50度近視了,一側有散光。那怎么辦?要不做理療,要不配眼鏡,這些都只能緩解孩子的視力下降速度。
唉!無耐,沮喪,自責…涌上心頭
是我沒有關注到這些,才導致今天的結果。
于是,買了藥,做理療去。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發現孩子不斷在眨眼睛,說眼睛好累,我不由心更緊張了,我不得不再次去醫院,醫生說:視力下降到150度了,各方面的值也在增加。這意味著更嚴重了,暈
我立馬核對自己平時的做法,首先,營養,我的孩子雖然瘦,但該補的維生素都補了,維生素不缺,其他的營養也應夠。其次休息,在家,除了完成學校作業外,我不會增加其它的東西。再者,運動,學校每天都有運動時間,周末我也會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按常理來說應該夠了。最后就是姿勢與電子產品,姿勢上確實有些問題,問題是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我又該怎么辦呢?
電子產品,我觀察了一下,在家可以接觸的時間不多,睌上不看周末也很少有時間,除了學習時間外,沒剩下多少了。
看到了這么多,我不得其解。
我們班在四年級,已檢查出來的就有20幾個視力問題,這不是個案,是什么原因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開始去探索。
首先,我發現關于電子產品的問題,現在都強調了現代化教學,在教室上課,用的是PPT,直觀形象。問題是,諾大的教室,只有這么小的屏幕,坐在中間的清晰。兩側的卻反光,無法看清楚。屏幕本身的頻閃也會刺激眼睛的發育。在國外,18歲以下的孩子,很少接觸電子產品,我猜在發明這些東西之初就不是為孩子而設計的吧!
再者,我發現我們現在的作業,有一部分在手機上完成,時間每天最少都有1個小時左右。而且作業網本身使用就是免費的,天下無免費的午餐,他在設計上增加了許多吸引孩子眼球去消費的東西,孩子們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則花上的時間就更多了。上面還會有班級排名等等,孩子們潛意識的競爭會引發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看似簡單的任務,這些都讓父母們很無耐。
而且學習與作業時間太長了,每天8點到校,中間休息時間3小時不到,到晚上7點回家,回家平均一個半小時作業+課外閱讀半小時,一天下來,用眼時間長達11個小時,而且要求注意高度集中,成人都受不了,何況孩子。
可能有些父母的時間充裕或有老人幫忙的家庭可能會好一些,下午可以接回家。可以減少2個小時的學習,對于職場父母,這就是無耐。
其三,休息,雖然每堂課都有休息時間,對于喜歡拖堂的老師來說,無形中也搶占的本屬于孩子的休息時間,而且很多時候成了常態化。原本就不多的10分鐘,上個洗手間就過去了。
第四,由于現在考試與競爭壓力越大,負責任的老師會希望孩子更多閱讀。這意味著,孩子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在書本上。這種積累無時無刻不要用眼睛。
第五,樓房,樓房的教學樓,除一樓外,窗外沒有綠色植物,沒有活動場地。戶外空地有,上下樓時間去除,高年級的孩子只能止步了。
可能大家會疑惑,這都是學校的問題,家庭難道就沒有問題嗎?
當然有,比如說:父母本身忙,沒時間陪孩子,孤單的孩子就會迷上電子產品,而花上很長時間。為了能考上好點的學校,除了學校作業外,還會補習加作業等等。都會增加眼睛的負擔。
想到這些,我不經想起,眼睛是一輩子的窗戶,請讓他能在健康的環境下慢慢發育完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一個慢的過程,需要等待,需要思考。現在的功利性教育,你欠我一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