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房間時,偶然發現一本塵封“多年”的《聊齋志異》,這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成名之作。巧的是,我和蒲老先生的名字相似,我也叫嵩凝。
蒲先生嘗游歷于山水之間,于村婦老農那里得到創作素材和靈感。他的每個故事初讀只覺驚奇,其后方知個中隱喻和奧秘。他畫狐寫鬼入木三分,驚悚恐怖之余,又令人玩味。
我特地甄選了幾段聊齋志異的故事,并翻譯成白話文,各位,感受一下大家風范吧!
一、尸變
陽信縣某老翁,家住本縣蔡店。這個村離縣城五六里路。他們父子開了一個路邊小店,專供過往行商的人住宿。有幾個車夫,來往販賣東西,經常住在這個店里。一天日落西山時,四個車夫來投店住宿,但店里已住滿了人。他們估計沒處可去了,堅決要求住下。老翁想了一下,想到了有個地方可住,但恐怕客人不滿意。客人表示:“隨便一間小屋都行,不敢挑揀。”當時,老翁的兒媳剛死,尸體停在一間小屋里,兒子出門買棺材還沒回來。老翁就穿過街巷,把客人領到這間小房子里。
客人進屋,見桌案上有盞昏暗的油燈,桌案后有頂帳子,紙被子蓋著死者。又看他們的住處,是在小里間里的大通鋪上。他們四人一路奔波疲勞,很是困乏,頭剛剛放在枕頭上,就睡著了。其中唯有一人還朦朦朧朧地沒有睡熟,忽聽見靈床上嚓嚓有聲響,趕快睜眼一看,見靈前燈火明亮,看的東西清清楚楚。就見女尸掀開被子起來,接著下床慢慢地進了他們的住室。女尸面呈淡金色,額上扎著生絲綢子,走到鋪前,俯身對著每人吹了三口氣。這客人嚇得不得了,唯恐吹到自已,就偷偷將被子蒙住頭,連氣也不敢喘,靜靜聽著。不多時,女尸果然過來,像吹別人一樣也吹了他三口。他覺得女尸已走出房門,又聽到紙被聲響,才伸出頭來偷看,見女尸如原樣躺在那里。這個客人害怕極了,不敢作聲,偷偷用腳蹬其他三人,那三人卻一動不動。他無計可施,心想不如穿上衣服逃跑了吧!剛起來拿衣服,嚓嚓聲又響了。這個客人趕快把頭縮回被子里,覺得女尸又過來,連續吹了他好幾口氣才走。少待一會,聽見靈床又響,知道女尸又躺下了。他就慢慢地在被子里摸到衣服穿好,猛地起來,光著腳就向外跑。這時女尸也起來了,像是要追他。等她離開帳子時,客人已開門跑出來,隨后女尸也跟了出來。
客人邊跑邊喊,但村里人沒有一人聽見。想去敲店主的門,又怕來不及被女尸追上,所以就順著通向縣城的路盡力快跑。到了東郊,看見一座寺廟,聽見有敲木魚的聲音,客人就急急敲打廟門。可道士在驚訝之中,認為情況異常,不肯及時開門讓他進去。他回過身來,女尸已追到了,還只距離一尺遠。客人怕得更厲害了。廟門外有一棵大白楊樹,樹圍有四五尺,他就用樹擋著身子。女尸從右來他就往左躲,從左來就往右躲,女尸越怒。這時雙方都汗流浹背,非常疲倦了。女尸頓時站住,客人也氣喘不止,避在樹后。忽然,女尸暴起,伸開兩臂隔著樹捉那客商。客人當即被嚇倒了。女尸沒能捉住人,抱著樹僵立在那里。
道士聽了很長時間,聽廟外沒了動靜,才慢慢走出廟門。見客人躺在地上,拿燈一照,已經死了。但摸摸心,仍有一點搏動,就背到廟里,整整一夜,客人才醒過來。喂了一些湯水,問是怎么回事。客人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這時寺廟晨鐘已敲過,天已蒙蒙亮了。道士出門再看樹旁,果然見一女尸僵立在那里。道士大驚失色,馬上報告了縣官。縣官親自來驗尸,叫人拔女尸的兩手,插得牢牢的拔不出來。仔細一看,女尸左右兩手的四個指頭都像鋼鉤一樣深深地抓入樹里,連指甲都插進去了。又叫幾個人使勁拔,才拔了出來,只見她指甲插的痕跡像鑿的孔一樣。縣官命衙役去老翁店里打聽,才知道女尸沒有了,住宿的其他三個客人已死了,人們正議論紛紛。衙役向老翁說了緣故,老翁便跟隨衙役來到廟前,把女尸抬回。
客人哭著對縣官說:“我們四個人一起出來的,現在我一人回去,怎么能讓鄉親們相信我呢?”縣官便給他寫了一封證明信,并給了他些銀子送他回去了。
二、咬鬼
? ? ? 沈麟生說:他的朋友某翁,夏天午睡,朦朦朧朧之中,見一個女子掀簾進屋,頭上裹著白布,穿著喪服,竟向里屋走去。老翁心想,可能是鄰居家婦女來找自己妻子。可又一想,為什么穿著不吉利的衣服到人家里去呢?正自疑惑間,那女子已從里屋走出。他仔細一看,這女子大約有三十多歲,臉色發黃膨腫,眉眼很不舒展,神情可怕。女子猶豫著不走,漸漸靠近老翁的床前。老翁假裝睡著,看要發生什么事。
不多時,女了穿著衣服上了床,壓在老翁的肚子上,老翁感覺有幾百斤重。心里雖然什么都明白,但想舉手,手如被捆綁;想抬腳,腳無力不能動。急得想呼喊求救,又苦于喊不出聲來。接著,女子用嘴去嗅他的臉,腮、鼻、眉、額,都嗅了一遍。老翁覺得她的嘴如涼冰,寒氣透骨。他急中生智,想等她嗅到腮邊時,狠狠咬她一口。沒有多大會兒,果然嗅到腮邊,老翁趁勢猛力咬住了她的顴骨,牙都咬進肉里去了。女子覺得疼,想趕緊離開,一面掙扎,一面哭叫。但老翁越是使勁咬住,直覺血水流過面頰,浸濕了枕頭。
正在兩相苦掙之際,聽到院子里妻子的聲音,老翁急喊:“有鬼!。”一松口,女子已飄然逃走。妻子跑進屋里,什么也沒看見,笑他做了個惡夢罷了。老翁詳細說了這件怪事,并說有枕頭上的血跡為證。兩人查看,果然有像屋上漏的水一樣的東西,淌濕了枕頭和席子。趴下嗅一嗅,腥臭異常。老翁惡心得大吐,過了幾天,口中還有殘余的臭味。
三、青蛇
? ? ? 東郡有個人,以耍蛇為生。他曾經馴養著兩條蛇,都是青色的,把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額上長有紅點,尤其聰明馴服,指揮它盤旋表演無不如意。因此,蛇人對它的寵愛,超過了其它的蛇。
過了一年,大青死了,蛇人想再找一條來補上空缺,但一直沒顧得上。一天晚上,他寄宿在山里的一所寺院。天明,打開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見了。蛇人懊惱得要死,明處暗處搜尋呼叫,始終連個影子也沒見到。先前每到草木豐盛的地方,就把蛇放出去,讓它們自由自在一番,不久自己就會回來。由于這個原因,蛇人還希望它自己能回來,便坐著等待。直到太陽升起很高,自己也絕望了,才怏怏不樂地離開。
出門剛走了幾步,蛇人忽然聽見雜亂的草叢中,傳米窸窸窣窣的聲音。他停下腳步驚愕地一看,是二青回來了。蛇人非常高興,像得了無價之寶似的。把擔子放在路邊,二青也停下來。再一看它的后邊,還跟著一條小蛇。他撫摸著二青說道:“我還以為你跑了呢。那小家伙是你推薦來的嗎?”說著就拿出飼料來喂它,同時也給小蛇一些。小蛇雖然不離開,但畏縮在那里不敢來吃。二青用嘴含著飼料喂它,好像主人招待客人似的。蛇人再喂它,它才吃了。吃完,小蛇跟隨二青一塊鉆進了竹箱中。
蛇人挑回去訓練,小蛇盤旋彎曲都合要求,與二青沒有多少差別。因此給它取名叫小青。蛇人帶著它倆,四方表演獻技,賺了不少錢。
一般耍蛇人耍弄的蛇,不超過二尺,再大就太重了,就得更換一條。因為二青很馴良,所以蛇人沒有馬上把它換掉。又過了二三年,二青已長到三尺多長了,臥進竹箱里,竹箱被塞得滿滿的,于是蛇人決定把它放走。
一天,蛇人來到淄川縣東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向它祝福一番后便把它放了。二青走了,一會兒卻又回來了,圍著竹箱蜿蜒地爬。蛇人揮手趕它說:“走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宴席。從此以后,你隱身在深山大谷中,將來一定能修練成一條神龍。竹箱怎么可以長期居住呢?”二青才離去,蛇人目送它離開。但一會兒二青又回來,蛇人怎么趕它也不走,還用頭碰竹箱,小青在竹箱里也不停地竄動。蛇人恍然大悟說:“你是不是想和小青告別呀?”說著就打開竹箱。小青從竹箱里徑直竄出來,二青與它交頭吐舌,好像互相囑咐話語。接著兩條蛇依偎著一起走了。蛇人正在想小青不會回來了,一會兒小青卻又獨自回來,爬進竹箱臥下。
從此,蛇人隨時都在尋找物色新蛇,但一直沒有合適的。而小青也漸漸長大,不便于表演了。后來蛇人得到一條蛇,也很馴服,然而到底不如小青出色。這時小青已經長得比小孩的胳膊還要粗了。
先前,二青在山中,打柴的人經常見到它。又過了幾年,二青長得好幾尺長,碗口那么粗,漸漸地出來追趕人。因此,行人旅客都互相告誡,不敢從它出沒的那條路走。一天,蛇人經過那里,一條蛇猛然竄出,行如驟風。蛇人大為驚恐,拼命奔跑。蛇追得更急。他回頭一看已經快追上了,突然看見蛇頭上儼然有一個紅點,這才明白這就是二青。他放下擔子,高聲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頓時停住,昂起頭來呆了很久,縱身上前把蛇人纏住,就像以前表演的樣子。蛇人察覺到二青并沒有害他的意思,只是身軀太重,自己經不起它纏繞。只好倒在地上高聲祈禱,于是二青就放開了他。二青又用頭去碰竹箱子。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開竹箱放出小青。兩條蛇一相見,立即緊緊交纏得像飴糖一樣粘在一起,很久才分開。蛇人祝福小青說:“我早就想和你分別,今天你有伴了。”又對二青說:“小青原本是你引來的,還可以領它走。我再叮囑你一句話,深山里不缺你的吃喝,不要驚擾過路行人,免得遭受上天的懲罰。”二條蛇都垂下頭,好像接受了他的勸告,馬上竄起離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后,所過之處,樹木草叢都被從中分開,向兩邊倒去。蛇人久久地站在那里望著,直到看不見了才離開。從此以后,行人經過那一帶像先前一樣平安無事,不知那兩條蛇到哪里去了。
明日繼續更新“老k系列”的故事,聽他講述成都地下的鎮水神獸,走蛟和抗洪時的怪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