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鋪首的造型,漢拿元廟殿門所裝為龜蛇之形,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門上,近年出版的《漢代圖案選》,載有朱雀、雙鳳、羊頭鋪首。虎、獅、螭等獸頭狀鋪首,猛獸怒目,露齒銜環,則將威嚴氣象帶上大門。
鋪首獸頭,大約是由螺形演變而來。其發明權,古人記在建筑業的祖師魯班名下。這似乎是一種因循慣例的做法,不難理解。
“商人水德”而選螺飾門戶,是替商代人拉五行說為旗幟。魯班畫蠡,創制鋪首的故事,遲于商,而至周,晚了一個時代,卻更多幾分大眾情趣。蠡,即螺。兩說雖相異,但異途同歸,不僅都取法螺獅,而且均看重螺的謹其閉塞、閉藏周密,著眼點也是相同的。
關于鋪首來歷的故事,說它如螺似蠡而好閉;陸容所說的椒圖,正具有這些特點。“椒圖其形似螺螄”,事情到此并未完結。明代楊慎《藝林伐山》將龍生九子的傳說寫進書里,椒圖由“形似螺獅”而變成了龍子。
楊慎寫道: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囗囗、鴟吻之類也。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故立于門上。詞曲“門迎駟馬車,戶列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亦有出也,見《寂國雜記》。又,按《尸子》云,法螺蚌而閉戶。《后漢書·禮儀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門戶。則椒圖之似螺形,信矣。
椒圖的形象也是獸首街環(圖19)。作為龍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獅,性好閉,故立于門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螄,到椒圖“形似螺獅”,形式未變,變化的只是源出。螺為水族,歸于龍的家族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成了龍子,就喚它椒圖。包含在形式里的內容,則像是陳年老酒,窖了幾下年,即所謂“性好閉”——以螺之閉,來強調門之閉。鋪首獸頭的威形厲志,那戒奮與示威合一的形象,透出的上是釀酒初始時的香醇。人們可以這樣品味,它貌似威加外界的樣子,其實只不過躲進“螺殼”成一統,“守御”慎閉塞而已。閉藏周密,——鋪首將一種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門扇上展示了幾干年,它透露著屬于中華門文化精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