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活出生命的意義》
麥子的第162篇原創文章
(全文2000字,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關鍵詞:“生命/意義/哲學”
高一的時候,老師安排全班同學一起去做心理測驗,測驗結果不知道那種,但我知道我的回答好像并不太符合主流答案,因為之后我被班主任悄悄的叫去做了“心理治療”,我特別記得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你目前最困惑的一個問題是什么?”而我的回答是:“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求學的第一年,人在離開了舒適的環境后投入新的一個環境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焦慮和不安,再加上多愁善感的年紀,特別容易想一些“終極”的問題,后來慢慢的知道了“保安三問”,才知道這些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遲早而已。特別是當我又遇到了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個終極問題再一次的擺在了我的面前,我終于又體會到了什么叫“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今天我要介紹的這本書,來自一名和弗洛伊德與阿德勒同等級別、宗師級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具有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
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集中營的經歷》講的是作者在集中營的自傳性記錄;第二部分《意義療法概觀》為理論部分。本書作者通過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極端環境下的客觀事實講述和理論指導闡釋了生命的意義。那么,什么是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呢?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
一、什么是生命的意義?
人為什么會抑郁、想死,用一句最通俗的話就可以概括——沒什么意思,這世上一切都和我沒有毛關系了。因為沒有關系了,所以我的離開也沒有什么關系,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對面可不這么想。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精神困境,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弗蘭克把它叫作——存在之虛無。人們享受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但缺失了選擇的本能和勇氣。所以,人要么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比如消費主義、享樂主義),要么做別人強制他做的事(即集權主義)。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生命的意義?對于這個問題,作者并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這并不是一個數學解答題或者答案唯一的填空題,它是一道問答題,他說:“最終,人不應該問他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相反,他該認識到,他自己才是被生命詰問的人。”也就是說,你的行為,才是賦予自己生命意義的載體。
這個問題看起來有些狡辯的意味,但這并不是政治正確的diversity的需要,在我過去多年大量的閱讀和生活中,我的確得出了比較類似的一個結論——生命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它是一種體驗,它的意義在于你如何賦予它意義。
這同樣也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關于死亡的結論——死亡是一個終將來臨的節日,你不必著急,也不必擔心,我們雖無法改變生前和死后的事情,但活著的我們,卻可以自由的書寫自己的故事。
二、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作者弗蘭克特別喜歡尼采的一句話:“每一個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幾乎所有如何活的問題”。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呢?作者從他的親身經歷和之后的治療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也就是他的“意義療法”,他用這個辦法幫助許多人獲得了生命的意義,總結起來,有3種方法:
方法一:通過創造一種工作或做一件實事;
這其實就是工匠精神,俗話說的“人磨磨,磨磨人”也就是這個意思,稻盛和夫的《活法》精髓也在這兒,你的工作和你的堅持讓你的生命有了意義。
方法二:通過體驗某件事或遇到某個人;
這其實就是夢想和感情,比如,艾倫馬斯克的夢想——火星計劃,就是要體驗人類可以自由的穿梭于星球之間,或者小點說,你期待的看到某一個日出;又比如,很多愛情,就是為了遇到那一個足夠好,足夠與你攜手到老的人。
方法三:通過我們對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態度。
對于痛苦,我們本能的會回避和妥協,甚至奔潰,這是人類的本能,但我們會特別佩服和欣賞那一些渡過痛苦或者面對痛苦依舊保持樂觀的人,因為他們能控制自己的獸性,痛苦的經歷只不過是他們用來磨練自己心性的旅途。
現在我們很多的都市人和年輕人,都容易迷失在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中,用短暫的別人認為的歡愉來填補自己的空虛,這樣的周而復始,遲早會陷入思考意義的漩渦中而不能自拔。
總結:
這是一本我放了很久都沒有看的一本書,但卻是我去年最值得推薦的書之一,因為書名太過宏大而嚴肅,讓我望而卻步,最終,我在去年睡前和上廁所的時候,用手機讀完了這本書,聽起來雖然有些戲謔,但確實沒讓我錯過這本好書。突然又想起了新東方那句經典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嗯嗯,挺對的。
最后,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我是尾巴~
?在這里,看見成長的自己?
我是麥子,三甲醫院里能唱歌的,唱歌里最能碼字的搖滾奶爸~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互動,或查看我的歷史文章,里面已經有160余篇共30余萬字原創成長類干貨文章!你的關注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