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哪些事情需要我們堅持到底去執行,什么事情可以給到孩子選擇權?
在大寶幾個月大的時候,跟其他媽媽交流,會發現孩子們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愛吃手,甚至吃一切到嘴巴旁邊的東西。
當時通過看書學習以后,我知道有口欲期。
所以并沒有阻止孩子吃手,也會盡量多的提供,可以吃和咬的材料給他。
后來孩子上幼兒園了,我也開始上班。遠離了全職帶娃的隊伍,也少了一些共同交流的小伙伴。
大寶十分活潑好動,每天一睜開眼,就開始了一天的探索之旅,這里摸摸,那里看看。
通過之前的經驗,我知道,孩子身上的這些現象,不是他一個人的。
所以我給他定的規則就是:
只要是安全的,不傷害他自己,也不會傷害到別人的事物,他全部都可以去探索。
弄臟了我可以幫助他收拾,幫他清理,給他洗澡;如果強度很大的話,累了他自己也知道休息。
所以在探索這件事情上面,我給了他很大的選擇權。
在生活習慣,特別是后來大了以后,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面,我感覺需要樹立規則,堅持不懈的去督促他完成,才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
2)? ? ? 想想通常導致自己情緒失控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可以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盡力平靜下來?
我發現在孩子三周歲之前,我全職帶他的時候,整個人非常放松。就算他有時候做了一些比較出格的事情,我也沒有跟他生氣。比如有一次他把我反鎖在陽臺,關了長達半個小時。
3周歲以后,他送去了幼兒園,我也回去上班。
那個時候開始,在面對他的時候,漸漸變得沒有耐心。也不是每一次都這樣。
我自己也摸索到了一個規律:當我手頭還有事情沒有完成的時候,是比較容易發火的。
有時候就算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來,也是十分克制的在跟他溝通,因為心里面還在想著未完成的工作。
現在有二寶了,我又回歸到全職帶娃狀態。
有時候沒有休息好,或者在哄睡二寶的時候,大寶在家里吵鬧,我也是非常容易發火的。
因為察覺到發火,會讓自己非常的不舒服,所以現在讓自己平靜下來的辦法,就是提醒自己,不能發火,一發火你會難受。
這么一想的話,脾氣會稍微下來一點;等稍微好一點的時候,理智也恢復了一些,再告訴自己,發火也沒有用。,解決不了事情。
但是并沒有再騰出精力,來跟大寶復盤解決這件事情,事情就一件件堆積在那邊了。
這也是為什么,我跟大寶的關系這么僵的原因所在了。
3)? ? ? 回想通常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自己的語氣語調是怎樣的?是否有做到平靜的陪伴,還是火上澆油?
通常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我們否定了他,批評了他。
我的語氣語調非常的不好,而且很容易被他激怒,如何兩個人開始斗嘴,矛盾升級。
因為他現在9周歲,已經是能說會道。有時候確實會說得很有道理,有時候又歪理一大堆,我聽著就氣不打一處來。
很少能做到平靜的陪伴,經常都是在火上澆油。
大部分時間是在糾結一些他的細節,進門不穿拖鞋,做作業坐姿難看,寫字歪歪扭扭,這些事情。
真正碰上大問題的時候,我反而感覺能夠平靜的陪伴。
比如說有一次他放學晚了一個小時才到家,我打遍了老師和熟悉的同學家長的電話,也沒有找到他。
后來在小區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邊走邊玩,還一臉茫然地看著我,仿佛是玩得忘記時間了。
當時是有一點生氣,但是并沒有像平時這樣暴怒。而是盡量保持平靜地跟他描述了我們的擔心,告訴他下次可以怎么做。
那次對話,他似乎也比平常很配合,沒有像往常一樣頂嘴,不服氣。
所以溝通,還是要建立在平靜、平等的基礎之上,才能收獲預期的談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