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折射現實的想象世界
《格列佛游記》以梅爾?格列佛的口氣敘述了周游四國的經歷。其作者根據當時英國的現象,創造了一個想象的世界,他成功塑造了一批生動、飽滿、怪誕的形象,如長生人、“慧因”、“耶胡”等。
?他通過描述格列佛在各國的經歷,反映出當時英國社會的現狀,對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之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荒唐,甚至是人性的弱點進行了深刻有力地批判。
? 格列佛最先游歷的是小人國,然后是大人國,雖然作者諷刺的是當時的社會,但現在我們的社會中,仍舊有那些貪婪之徒,汲汲于名利。最喜歡的是慧骃國之旅,那里的居民,不懂得什么叫欺騙、不信任,在那里,一切都是真實透明的。這恐怕是對當時社會,乃至現在社會的極大諷刺。
? ?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希望可以定居在那兒,但最終沒能實現,回家后終生以馬為友,我想這個結局多多少少反映出作者對所處社會的懷疑與絕望。
《天生殺人狂》—因為相同所以相遇
相遇的理由
她如果沒有遇到他,就依然是那個咬著嘴唇顫抖的小女孩,手足無措于亂倫無恥的父親和無動于衷的母親。他如果沒有遇到她,就依然是那個在田野里目睹父親中槍而死的小男孩,在夢里被獠著牙齒的兔子先生追打廝殺終夜奔跑不能安眠。當他們相遇的剎那,音樂溫柔,恍惚如見到六十年代老電影里的旖旎愛情。她從樓梯上走下,穿著宛如盛裝的雛妓,而他不羈,眼神睥睨,白衣上斑斑的血,昭然若揭著他們將來的軌跡。
沒有人是“天生”殺人狂
雖然這對情侶自稱天生殺人狂,但是看到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人的背景其實是相似的,米基出生在一個暴力的家庭,年幼的他目睹了殘暴血腥的一幕幕,使他從小就覺得他有權利結束那些虛偽的不該存在的人的生命。梅樂莉生長在一個混亂的家庭,從小受到亂倫父親的騷擾,而且母親也充耳不聞,這讓她無比壓抑,最終和米基用殘暴的手段殺死了自己的父母。一切罪惡的長成必定有一塊使其生根發芽的土壤,這就是他們倆的相似之處。
?米基和梅樂莉其實也只想做一個簡單普通的平凡人,正如梅樂莉自己所說她也想生個孩子和米基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影片末了出現了一幅無比陽光明媚的畫面:米基開著大巴載著懷有身孕的梅樂莉和一群天真快樂的孩子,一路上歡聲笑語。這可能就是米基和梅樂莉最初的想法。
元認知閱讀感受:
閱讀是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很多東西,我們要用有限的注意力去篩選那些對大腦成長真正有意義的食物,而不是不顧質量地拼命硬塞。
我們不管是在學習還是閱讀的過程中,要懂得哪些東西是對我們有用的,哪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學習過程不止是光吸收,要有效的進行篩選,讓有意義的東西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