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玲說
這篇文章來自朋友的朋友喬雪創辦的公眾號“三分之一”,她是一名有著15年教育經驗的小學老師,當看到這篇文章時,我跟她說“喬雪,授權給三個好媽媽發布吧!《黑貓警長》可是子玲小時候最愛的動畫片之一,現在還時常用《黑貓警長》的主題歌哄兒子呢!”70后、80后們,你們還記得這個動畫片嗎?
作者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碩士,小學教師,教齡15年,曾在江蘇、北京海淀區工作,現在西城區執教。
《大圣歸來》引發的持續關注還沒有消退,8月7日全國公映的《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又激起一股懷舊的情緒。關于動畫片本身的故事情節、人物設定、拍攝技巧,我不是內行,不敢妄言,只想從教育方面議論一番。
影片講述了和大猿先生早已狼狽為奸的一只耳越獄出逃,并計劃著利用“翡翠之星”航天博物館的開幕式,啟動會飛的博物館“翡翠之星”,把全城居民統統流放去宇宙!為了阻止壞蛋的行動,黑貓警長必須趕在他們之前拿到啟動飛船的能源。
片中出現了一個新人物——牟三嘟,相信這是片方為了吸引小孩子,特意設置的一個形象,也挺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天真單純、癡迷追星、熱情沖動、有夢想、不乏小聰明。片中他是黑貓警長的超級粉絲,夢想成為黑貓警長那樣的英雄。但是媽媽整天讓他去上補習班,不讓他胡思亂想。后來他幫助了黑貓警長,解救了全城居民,媽媽也為他驕傲。
我覺得這組親子關系挺符合很多家庭的,牟三嘟的媽媽就是最真實的寫照——平時總是打著愛的旗號,讓孩子學學學,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希望培養出一個比自己強的孩子,不理解孩子,也不想去理解,孩子的嘗試不支持,失敗了就批評指責諷刺挖苦,成功了又引以為豪。
那么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
陪伴
陪伴,應該是第一位的。本來,現在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就缺少玩伴,很孤單,也不會和別人相處。而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人,最應該陪伴孩子,建立親密感、安全感。
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客觀上減少了父母的陪伴時間,也有不少家長,以工作為由,把孩子推給老人、媽媽、早教機構,其實是推卸了自己的責任。
陪伴
一、要保證一定的時間,工作日的下班后應該有一點時間,周末應該有家庭日。二、要保證質量,陪伴的時候,要和孩子有交流,那種帶著孩子玩,卻自己在旁邊看手機的陪伴,猶如雞肋。三、要自己的計劃,不從眾。比如:《黑貓警長》中,翡翠之星開幕當天,很多父母帶孩子去參觀,畢竟這么大的活動,全城矚目,也值得一看。那么平時呢?有沒有陪伴孩子?不是只在舉辦這種大型活動的時候,才帶孩子參加。四、要符合孩子的需求。比如:《黑貓警長》中,翡翠之星開幕當天,有一個小動物的爺爺說特地帶她來看,小動物說爺爺,“是你自己想看。”父母們是否要引起深思,你給予孩子的陪伴,是孩子需要的嗎?
信任
既然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理應對孩子充滿信任,相信自己孩子是獨特的,相信他是有閃光點的,認可他的夢想和追求,給予他一定的自由。
《黑貓警長》中牟三嘟無意中得到了新能源塊,他告訴媽媽,媽媽卻不相信。要不是黑貓警長及時趕到,差點貽誤了戰機。
理解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孩子的特點,貪玩、任性,喜歡異想天開,這些未必都是壞事。牟三嘟是黑貓警長的粉絲,這沒什么問題,證明他的價值取向是積極向上的。家長應該理解,不要強力打壓,連在房間貼一張照片都不讓。
舉個正面的例子,我們同事中一位頗有資歷的老教師,是這樣對待女兒對老師的追星的。女兒特別喜歡自己的一位教師,學校評比優秀教師,沒有評上他,女兒自己買了一個證書,做了一張獎狀送給她。老師教化學,過生日的時候,女兒在學習十分緊張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用巧克力做了一套化學元素符號送給她。這些做法我們同事都沒有指責,而是報以理解,甚至還夸獎孩子的創意。因為喜歡這位老師,女兒喜歡上了化學學科,努力學習,直到高考,在僅有2個名額的情況下,高分考入北大化學系。
引導
面對孩子的追星、不切實際的夢想,家長應該怎么辦?不是潑冷水,而是引導。
比如:追星追周杰倫,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周杰倫奮斗的故事,怎樣彈鋼琴,怎樣寫歌,怎樣抓住機會,這些正面的信息,對孩子可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發現孩子有不切實際的夢想,應該先肯定孩子勇于想象。對于是否能實現,家長不能妄下斷語。您怎么就知道一定不能實現呢?
鼓勵
當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追星也好,追求夢想也好,考試也好)失敗的時候,尤其是在不顧家長反對的意見,一意孤行,失敗的時候,最需要的不是家長的指責“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是應該用“同理心”,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再次振作。孩子在實踐中吃了虧,以后自然會重視家長給的意見。
? ~ End ~ ?